第二百一十八章 传承千年的剑法(1 / 2)
李阳摇摇头,开口说道:
“我这哪里算得上是什么武林高手啊…”
“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跟我比起来的话,我也只是小巫见大巫。”
观众们当然是不信的:
“呵呵,百米长蛇都被你斩了,你还小巫见大巫?”
李阳对此,不以为意。
但是,在直播间里,不少还在坚持科学的人。
心中已经彻底动荡了。
先不说刚才发生的这些事有没有科学依据。
就李阳这个人而言,本身就是严重违背常理的存在啊!
“好了,各位,我们来看看,这下面是不是真的有把剑。”
李阳说着,看了看石壁下面的石头。
接着他把石头移开。
果然,下面立刻就,露出了一把剑。
剑鞘通体泛红,保存相当完好。
而在它的旁边,还放着一张兽皮。
李阳将那张兽皮展开。
上面赫然留存着一些与墙壁上相同的文字:
“剑名长安,吾曾凭此剑深入金军敌营,杀敌数千人。”
“本欲支取敌将首级,却遇真人阻拦,折剑而归。”
“真人所言,以棋局为指,示山川草木风花雪月皆可为剑,然吾于剑不舍,仍不愿弃之。”
李阳看了看这把长安剑的样子。
将其捡了起来,放在了镜头前面,开口说道:
“通过这个留言,我们确实可以确定,这位所谓的东方剑客,确确实实是来自那个朝代的人!”
“另外,各位可以看到,这把剑本身就很有秘密。”
“通常来说,在剑柄与剑鞘上镶嵌的玉饰,我们称之为玉剑饰。”
“而饰玉的剑,则被称作玉具剑。”
“一柄完整的玉具剑由四个玉饰物组成,它们分别是剑首、剑格、剑璏、剑珌。”
“史料记载,玉具剑是古代有身份地位的人的佩剑饰物,主要是与朝服配套的礼仪之物。
“战国至西汉是玉具剑的鼎盛期,魏晋南北朝是其衰落期,唐代以后已很少见。”
“从考古出土的实物来看,战国两汉的玉具剑,既有四件物饰齐全的,亦有仅饰一两件的。”
“汉代玉具剑上的玉饰物较之战国数量大增,虽然造型、工艺基本继承了战国风格,而图案纹饰则更加新颖别致。”
“器面除琢饰兽面纹、云纹、谷纹外,尤以浮雕蟠螭纹最具特色,其布局合理、生动巧妙,碾磨的圆润细腻,华丽精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考古发现中,玉具剑出土数量非常少。”
“北燕冯素弗墓曾出土过一件玉具剑,玉呈棕色,圆形隆顶,雕琢云纹,底刻一方槽,中心有一圆形穿孔,纹饰简单,但雕琢工艺远逊于汉代。”
“与我们手中的这柄制式几乎完全相同。”
说罢,李阳便咔嚓一声,拔剑出鞘。
果不其然,这是一柄断剑。
总共也不过数寸。
整个剑身都像是被人硬生生折断一般,看上去尤为古老。
“额,站主你等会儿,我有点跟不上你的思路。”
“但有一说一,不愧是你啊,懂得真多。”
“有没有可能,站主,这柄剑是高仿的?毕竟明宋时期赏玩古器之风兴盛,这个时候玉具剑作为拟古器也是出现过不少的。”
李阳却缓缓摇了摇头,开口说道:
“宋玉传世品中有许多仿汉玉具剑,器型、纹饰仿汉代形制,但雕工却是宋代风格。”
“从目前可知资料来看,宋仿汉玉具剑上的涡纹与汉代玉具剑的涡纹相比,缺乏力度。”
“谷纹也没有汉代谷纹饱满清晰,剑首背面三孔孔径也比汉代的更圆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