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端砚石(2 / 2)
“前面的,瞧不起谁呢?一千万太少了吧?起码得一个亿!”
听到这话,网友们顿时就都兴奋了起来。
但李阳却摇了摇头,将那个东西捡了起来,放在手里擦了擦。
随后微笑着开口说道:
“这是端砚石。”
观众们有些好奇:
“站主,端砚石又是什么东西?”
“感觉挺新奇的,这是干什么用的?也挺值钱的吧?”
“站主,一百万,交个朋友。”
“前面的,我出两百万,抬个价而已,谁不会啊!”
李阳将那块石头小心翼翼地拾了起来,用布包好,放回了兜里,开口说道:
“这个东西是用来做砚的,勉强算是值点小钱吧。”
“但肯定是没有之前的怪石那么值钱,这么大的一块端砚石,制作成端砚之后,也就能卖个一两千块钱。”
听到这种话,直播间的观众们顿时就松了一口气。
开玩笑,要是站主家后院真的每天都能捡到价值几百万的石头,那还得了?
“唉,吓死人了,我还真以为这块巴掌大的石头值那么多钱呢。”
“不过,端砚石是什么?我知道砚石是啥,但端砚石还真没听说过。”
“啊。不值钱啊?那我不看了,溜了溜了。”
“确实,我还以为能再看见一大堆有钱人在这里拍卖呢。”
李阳一边收拾着地上的土豆,一边开口解释了起来:
“没有这方面的爱好的话,不了解其实也挺正常的。”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原产地是唐代初期的端州。”
“四大名砚中,以端砚最为有名,与易水砚,称为南端北易。”
“端砚和歙砚,洮砚共称为三大石质名砚,再加上一个澄泥砚的话,就可以共同称之为华夏四大名砚。”
“端砚石质细腻娇嫩,温润致密,磨墨不滞,起墨快,发墨好,所研磨出的墨汁细腻油亮如漆,书写畅顺不损毫。”
“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所以古人们也有呵气研墨的说法。”
“作为华夏四大名砚之首,端砚致密坚实幼嫩细腻,温润如玉的石质,独特而丰富多彩的石品花纹以及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而闻名于世。”
“据清道光何传瑶《宝砚堂砚辨》所记载,历史上共开采过七十多个砚坑。”
“其中绝大多数已枯竭停采,到如今,仍在开采的砚坑还有十多个。”
“分别在端溪东侧,斧柯西麓,西江北岸,羚山南麓,北岭一带,桃溪、沙浦,高要金渡、端州黄岗。”
“取用于古代端州东郊羚羊斧柯山端溪水一带的砚石,按加工技术规范雕刻而成具有磨墨功能或者观赏性的砚台。”
“端砚至宋朝开始兴旺,其实用价值与欣赏价值并重,开始成为了文人墨客互相赠送和鉴赏的佳品。”
“清初达到空前繁荣,砚材形制,雕刻技术,花纹品评等方面有不少创新。”
“只可惜,清末民初,由于部分名坑坍塌而停采,石源受限,又时至战乱,制砚人散落各地或转业,端砚开始式微。”
“现在市面上所能看见的大多数端砚,基本都是近段时间被重新开发出来的。”
“除此之外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