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姨母帖》真迹还是摹本(1 / 2)
直播间内。
所有粉丝顿时精神一振。
迫切地想要知道,到底是什么好戏即将开场。
展厅中。
“各位嘉宾,各位记者朋友!”
王东站在台上沉声开口,待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后,继续道:
“故宫博物院刚才收到了一份艺术品捐赠。”
轰!
台下立刻炸开。
“艺术品捐赠,在这个时候?”
“厉害!故宫博物院举办这次活动提升的影响力立竿见影!”
“这才是第一天预展!等正式展出后,影响力必定会进一步扩大!”
“故宫博物院这次赚大了!”
“唉?不对啊,怎么王院长表情这么严肃?”
“……”
台下,所有人议论纷纷。
央视的陈记者见王东说了一句话之后就停下来,抓住时机站起来提问。
“王院长,您能介绍下这次的捐赠人是哪位吗?还有具体捐赠的艺术品是什么?”
这恰好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王东摇摇头道:“我知道大家都很关心,但是还请稍一下,等三之丸尚藏馆的馆长松野博二先生到了之后,我会向大家一一说明。”
原来如此!
此时前来参展的三大国外博物馆馆长,苏菲·约翰逊和德卡斯都在这里,就坐在王东的侧后方。
唯独松野博二不在。
苏菲·约翰逊和德卡斯面带笑容,微微向王东点头致意。
她们以为王东非要等松野博二,是对他们参展博物馆的尊重。
王院长真是太绅士了!
台下的嘉宾们立刻也都理解了,这么做是应该的。
身为主人,自然要尊重客人。
礼仪之邦嘛!
不过大家也没有等太久。
很快松野不二带着助手匆忙赶来,到了之后没有入座,而是郑重地向台下九十度鞠躬。
“非常抱歉,因为我的原因耽误了大家的时间!请原谅!”
直播间中。
粉丝们看到这里,纷纷在弹幕中调侃。
“看看,我说对了吧,这叫什么松什么二的,肯定一来就会鞠躬道歉!”
“这是岛国的传统艺能啊,猜对了有什么稀罕的?”
“动不动就道歉,但是下次一定会再犯!”
“我都道歉了,你凭什么不原谅我?”
“艹!恶心!拿我们龙国的书法作品来参展,真特么不要脸!”
“……”
弹幕中几乎都是在骂松野博二的,没人对他有好感。
展馆中。
松野博二在德卡斯旁边坐下,现场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万东脸上。
“这次,我们一共收到了三份捐赠,两份书法作品,一份唐朝德宗时期的文献。”
“并且这三份捐赠来自同一位捐赠者。”
王东的声音通过话筒传遍全场。
轰!
台下再次炸开!
“我艹,一下收到了三份!”
“唐朝德宗时期?一千多年了啊!”
“这么珍贵的文献资料,又是一件国宝啊!”
“书法作品?像丧乱帖一样吗?”
“别开玩笑了,《丧乱帖》可是王羲之的真迹,那可是书圣啊!”
“……”
全场震惊,就连在后面坐着的三位馆长也都十分羡慕。
苏菲·约翰逊道:“德宗时期的文献,距今一千多年,不愧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德卡斯也感慨道:“不知道这位捐赠人是谁?居然能把这么珍贵的文献捐赠出来,太难得了!”
松野博二面无表情地微微摇头,没说什么。
他也很羡慕。
但是除了羡慕之外,更多的是心里发酸。
八嘎!凭什么龙国举办一个展览就能收到三份捐赠?
捐赠者脑子里是有坑吗?
你手里有这么好的东西,拿出来公开拍卖不好吗?
松野博二内心把捐赠者骂了个狗血淋头。
如果公开拍卖,故宫博物院在财力上绝对比不过三之丸尚藏馆。
那么这份唐朝德宗时期古代文献,就有可能被三之丸尚藏馆收入囊中。
不!不是可能,而是一定会!
八嘎!
松野博二内心忍不住又骂了一句。
所有人关注的焦点都在王东说的唐朝文献上面。
毕竟书法作品太多了,历朝历代都有比较有名的书法家。
就算不是书法家,在其他领域有名气的人,比如高官、诗人等等,都能留下书法作品。
所以捐赠的书法作品,就算再珍贵,又能珍贵到哪里去?
有《丧乱帖》珠玉在前,大家对书法作品的期待的阈值都被提高了不少。
王东环视全场,忽然向着一个方向开口:“刘景华馆长,我想请你上台,和我一起为大家揭晓第一件书法作品。”
刘景华,辽东博物馆的前任馆长,今年已经七十岁了。
是故宫博物院邀请前来参加私密展览的。
本来刘老馆长在参加过上午的展览后就打算离开的,却被王东特意留了下来。
刘景华到现在才知道,原来王东是想让自己来为大家揭晓第一件书法作品。
他自然不会拒绝,而且十分乐意。
王东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邀请他上来,这属实给足了他面子。
台上一直站在王东背后的工作人员,立刻把一直抱着的保险箱放到桌上,输入密码开锁,又为刘景华送上一双手套。
刘景华郑重地戴上手套,来到保险箱前,看到里面存放着三个信封。
王东示意他先拿最外面的一个信封。
所有人在这一刻,都下意识地凝神屏息。
刘景华小心翼翼地从信封中拿出一张泛黄的纸张。
下一刻,他动作突然一顿,眼神凝固了,充满不可思议的神色。
“这,这……这不可能!”
刘景华失声喊道,双手开始颤抖起来。
到底是什么书法作品?
所有人都好奇起来,恨不得冲上台代替刘景华。
“刘馆长,大家都在等着你。”
王东沉声说了一句。
刘景华闻言,深吸了一口气,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从信封中拿出一张泛黄的麻纸,然后喃喃自语。
“这怎么可能?《姨母帖》?怎么会是《姨母帖》?”
台下顿时议论纷纷。
“刘馆长说什么?”
“好像说一亩田,地契吗?”
“我听起来像是《姨母帖》?”
“噗嗤!啥?哈哈哈哈!怎么可能是《姨母帖》?”
“《姨母帖》真迹早就遗失了,现存在辽东博物馆的《姨母帖》是唐朝时期的摹本。”
“难道又有一张《姨母帖》摹本?”
“估计是了!难怪王院长让刘馆长上台开第一个新封,原来是有这层渊源在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