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人口迁徙与骆七首败(2 / 2)
为长远计,修路是必须的。
水路畅通的同时,陆路的情况也该逐步改善起来。
顺畅的交通,不仅方便各地之间的物资与军队的转运,也方便她实行有效的管控。
不过也就黔中相对贫弱,处于散乱无序又人人惶恐自危的状态,她的人介入进去不那么困难。
到了长沙、南郡、衡阳等地,情况就不一样了。
富庶一些,大姓望族也更多,有一定的地方势力,面对外来力量的侵蚀,也就能做出相应的对抗。
类似“糖衣炮弹”这一类的手段,未必能大规模的生效。
那就难免动用武力。
这么一看,庐江就非拿不可。
等闽中和南越的襄军占据庐江,再来合围长沙、衡阳,也就更轻松些。
康平十二年,十一月。
中原战场形势剧变。
河东王骆七控制彭城之后,又派出十万人马北上,沿着留县、戚县、薛县等方向,一步步蚕食东海王的薛郡。
彭城东边的东海郡幅员甚为宽广,驻军庞大,是历代东海王悉心经营了数十年的大本营。
坚不可破。
稳妥起见,骆七只能先绕开东海王的政治与军事实力中心,往他薄弱的地方攻去。
东海王本人远在东海郡治灵台城,前有淮河大泽阻断,是十分安全的腹地之一。
得了薛郡来的信报之后,他立即安排东海与薛郡交界的兰陵、缯县;以及薛郡北部的任城、邹县这四地守军直趋薛县,守城救民。
在薛县城下,河东军与东海军展开了激战。
士气旺盛的河东军竟然战败,被迫向西南的戚县撤退。
东海王亲弟梁实领军追击,在戚县东再次与河东军交战,河东军又大败。
也是在此地,骆七派出去的十万人马被截断成两支,一支成功突围,往南渡过离山湖,回到了留县。
突围的主力残部是由骆七的亲信陈宣带领的,于留县城中坚守不出。
留县在离山湖西南岸,紧靠离山湖的主要渡口。
陈宣退守留县,迅速在留县修筑护城堑壕,引离山湖水流入堑壕种子之中,
他一边派人暗地里返回彭城,一边控制住主要渡口,作长期固守的打算,同时伺机反攻。
而东海军也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留在戚县,剿杀未能突围的河东军。
主力则是由梁实统领,追击陈宣,围攻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