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新币与商业街(1 / 2)
商队抵达辽东,佟钱迫不及待地去往公主府
“殿下,这是此次外出行商的销售清单与全部收益。”
他将清单与银钱一同呈上。
楚襄看了一眼,便皱起眉来。
同样的一件瓷器,价格却翻了一倍。
不是因为瓷器更受欢迎了, 而是因为钱不值钱了。
各地藩王的供奉停止以后,楚熠手头拮据,军饷都发不出来。
也不知道是哪个大聪明给他出了个馊主意,让他多铸铜钱以便筹措军费。
一时之间,关中地区流通的铜钱翻了几番。
楚熠是短暂地聚敛了些粮草与物资,可是大燕的货币与财政体系飞速地滑向了崩溃的深渊。
好在暂时没有影响到辽东内部的经济运行。
这次过后,楚襄已经不打算让商队再外出了。
虽然任何时候都不妨碍富贵人家醉生梦死,追逐享受,但隔几个城池,就有战火连绵,行商的危险系数在一天天的增高,这钱挣得人提心吊胆。
对外的贸易往来还是由海船承担吧。
尽量集中在沿海郡城,若是碰到战乱,可以及时登船脱身。
楚襄对着那堆价值失衡的铜钱,思索了半天,做了个决定——铸新币。
主要是为了防止外面通货膨胀的情况蔓延到辽东,货币价值的紊乱对经济安稳运行的影响太大了。
既如此,不如铸造一种在辽东内部流通的新币,其价值与购买力由她宏观把控。
新币用什么材料呢?
楚襄在百姓惯用的铜钱与纸币之间徘徊了下。
铸铜钱得先准备母钱,需要用上石英砂和铜水,操作过程相对来说比较繁冗偏长。
还是铸造简易版的纸币吧,纸坊的制纸技艺已经很成熟,加上点印花的技艺即可。
重点是面值与发行量的把控。
面值的话,设置一分、五分、一角、五角等,以此类推,面值上限为一百。
钱币变了,那物价、薪资的定位也得随之改变,这与货币购买力息息相关。
至于具体的发行量,她更得考虑辽东内部经济流通中所需要的总体货币量。
楚襄的经济与金融学得并不好,她一直都认为一个新的货币体系的建立需要慎之又慎。
其实无论她考虑得如何细致,在新币发行的伊始,可能都会带来短时间的混乱。
好在纸坊的生产效率有限,生产出足够流通的纸币最起码得要两三个月——这给了她不少的缓冲时间。
…………
翁沧是半年前从平城逃难过来的——太川王的大军破城的时候,他和夫人带着女儿去岳母家探亲。
后来平城破了,太川王的大军继续西进,他和夫人一商议,带着岳母和尚未成家的小舅子逃到了辽东。
半年时间,他们一家已然在永宁站稳了脚跟。
小舅子去投军了, 女儿每天两点一线,在家与学堂之间往返。
夫人和岳母农闲时,便围着咔哧咔哧的织布机忙活。
他原先就是个泥瓦匠,到了辽东,做工的机会数不胜数。
如今跟着建筑队,在傍海道修建关城,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和水泥砖头打交道了。
他在傍海道的工地上干了三个多月了,期间夫人带着女儿来探望过他,给他送了些肉干和新做的衣裳。
工地规定每个月可以休息四天,他一天都没有休息过,攒了十多天的假期。
下个月初一是女儿的生日,他这才用了积攒的假期回家给女儿过生日。
从傍海道的东边海湾坐船回去,花的时间更少。
到了永宁,翁沧先去商业街给女儿买生日礼物。
城北的商业街据说开起来有三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