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造船与船坞(1 / 2)
县衙送来赏钱的时候,段家人全都傻了,接都不敢接,倒是段雪松本人看上去稳如老狗。
不过他逐渐泛红的眼眶,完全出卖了他的内心。
只有他自己知道,那只木船的造型,他想了多久。
既然有单帆船,为什么不能有多帆呢?多帆的话,船速和承载量会不会更大?
平县的渔民是不是就可以脱离近海的局限,走向深海。
他和他爹说过这个想法,他爹骂他是不是找死,近海的鱼不够他捞的是怎么的?往深海走是想去找他太爷爷吗?
现在,终于有人能理解、赏识他了!
对方还是高高在上的公主殿下!
段雪松热血上头地想,这一刻,就算公主殿下叫他去死,他都愿意!
然而殿下没叫他去死, 而是把他叫进了县衙里。
段雪松之前在盐场附近远远地瞧见过殿下的身影,哪里料到有一天能如此近距离地接触殿下。
他连头都不敢抬,跪伏在地上,浑身微微颤抖。
他分不清自己是胆怯,还是激动。
他听见公主殿下语气不明地说:“脑子不错,跟着本宫造艘船吧。”
段雪松:“……”
嗯?不对劲?他怎么觉得公主殿下比他还激动?
…………
康平三年正月初八,宜动土开基。
这一天,平县的大半青壮劳动力都带着工具来到了大庄河入海口附近的岸边。
因为公主殿下发了告示说,要在此处建船坞。
故而招募他们在岸边挖一个大坑,多大的坑呢?大约长十五丈,宽十丈,深十丈。
这个坑委实够大!难怪需要这么多人手。
百姓们嘀咕着,哼哧哼哧地干起活来。
楚襄则正带着以段雪松为首的全平县的船工们一起上课。
“等船坞挖好,咱们有两个任务要完成。”
“其一,是用于内河航运的船,其船身船头船尾的长宽尺寸、桅杆、船帆的数量以及横梁长度都已标注在图纸上。”
“其二,则是以段雪松的木船模型为基础,将船身拔高一点,做成双层或三层,船头设计双舵。”
这就是战船的配置了,承载量大,上层用于作战,居高临下视野好。
其实在楚襄的规划里,她还想建一种快攻型小战船,桨帆两用,无风驶桨,有风驶帆,可以拱卫在大战船周围。
不过目前,先试着把前两种船型造出来吧。
楚襄发布完任务,又道:“若有疑惑的地方,尽可以提问。”
虽然公主殿下似乎平易近人,船工们还是不大敢作声。
已经被公主殿下任命为造船总工头的段雪松,自觉应该胆子大些。
于是他举手问道:“殿下,为何要另造船坞,而不是沿用平县的船台呢?船造好后,又如何从船坞入海呢?”
“你们从前造的渔船规模小,重量轻,足以通过拖曳的方式将船从船台上拖下水。但是本宫让你们造的船是人力拖不动的。”
“船在船坞里建造好以后,只要在靠近海岸的那一侧,掘开沟渠,引海水入坑,使船身慢慢浮起,便能自行驶入河海。”
后世规范的船坞,以目前的人力和技术是建不起来的,只能挖个大坑凑合凑合了。
楚襄有点遗憾,再看底下紧张又懵懂的船工们,她想起来什么。
“你们当中有几个识字的?”
一阵沉默过后,两个人犹犹豫豫地举起手。
“……”到哪儿都得扫盲。
楚襄捂着额头叹了口气,“年后县里会办起学堂,你们有空记得去听学。记住,本宫不养闲人,也不爱养文盲。”
…………
造船的大料从东边山头挖过来,材料不花什么成本。
但是人力成本不低,楚襄为了让船工们好好干活,给他们开了每月二两银子的工钱。
离开前,还要把平县的学堂给支起来,又是一笔支出。
楚襄心头渐渐滴血。
就她这烧钱的速度,瓷器再受欢迎,可能都扛不住。
她得想办法继续开源节流。
盐场暂时是指望不上的,特别是乱世来临之前, 肆无忌惮地卖盐,只会招来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