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应贤(1 / 2)
日上三竿,两人来到了天庙。
然而现场的情况,却令他们大吃一惊。
只见天庙外,早已围满了人。
不仅是卫国的民众,人群中还夹杂着不少他国人。
更令人惊诧的是:
这些人远不止诸国士子,甚至还有不少普通民众也背井离乡,夹杂在其中。
两人对望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里的惊骇。
招贤令不是只召士子嘛?
怎么这儿,还有不少老百姓呢?
“这位老乡,敢问这儿何故这么多人?”
被问及的老人回过头看了两人一眼,露出了和善的笑容。
见二人士子模样,还朝他们做了个揖。
“你们是外地来的吧?是求官,还是求学呀?”
“何为求官,何为求学?”
“求官嘛,自然是为了招贤榜而来。这求学嘛,当然是为了进炎黄宗。”
“炎黄宗?”
这个名字,两人不禁越发诧异起来。
听起来,这该是个帮派的名字。
昨天那店小二不是说,如今天庙拜的,不是卫王吗?
怎么一个帮派,还能在这儿堂堂正正的招人呢?
带着满肚子的疑惑,两人终于挤到了前方。
当看到那两道圣旨的时候,两人傻了。
只见那圣旨下,写满了招贤概要。
从贩夫走卒,到市井商贾。凡有一技之长,竟皆可称贤。
“这……怎么会有如此荒唐之事?”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奇技淫巧之术,如何也能算贤?”
“卫王如此,不是让天下人耻笑吗?”
“哈哈哈哈!”
两人的话,引来了四周阵阵哄笑声。
众人的嘲笑,让二人不知所措。
这时,天庙前站着的官员朝他们迎了上来。
“两位以为:如何才能算贤?”
“自然是熟读经史子集,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之辈。”
“那敢问二位,日常可需饮食穿衣?”
“民以食为本!当然是要的。”
“既是需要,那二位觉得:农学,是否算贤?”
“这……”两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若说不需要。
接下来,这位官员势必会激两人绝食。
若说需要。
他们心中,又很难将这些与贤联系在一起。
心中正踌躇,就听那官员说道:
“我家大王曾有言:衣食住行,乃人之大伦。”
“若无农民,则饥无可食,天下必衰。若无织匠,则民寡无衣,寸步难行。若无劳工,广寒饥苦,人难自持。若无商贾,岂来流通……”
“若非这些人勉力劳作,致生活安定,又那里来的读书人呢?”
那官员侃侃而谈,长篇大论一气呵成。
四周的百姓立刻叫好。
臊的两人面红耳赤,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
周子秦沉默良久,若有所思。
然而孙少安却还有些不服,兀自争辩道:
“话虽如此,可圣贤之书,毕竟国之根本。国若昌兴,也需礼仪法度建全。这些微末之枝,比起治世之学来,如何相提并论?”
“敢问士子:治世之学,又由何而来?”
“当然是历代先贤,借鉴古今,从王朝兴衰中推演而来。”
“那请问士子,王朝兴衰由何而来?”
“这还用说。不尊礼法,礼乐崩坏,祸乱朝纲,败坏伦常者,必有天下人所不齿。”
“哈哈哈哈~”
周围又是一阵哄笑声。
看众人的样子,这样的辩论显然是常见。
他们虽然没有说话,但脸上的嘲讽确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