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不合逻辑的举荐(1 / 2)
5月18日2:35,慕正光督守的第三轮比赛成为历史,他记下三个主要名字:齐文景,夏沫,陈裕。另有十几个次要名字:龚东胜,潘丙霖,袁叶琦,李中航,熊一鸣……
他端着咖啡走出体育馆,今天天气很好,冷风吹散热气,温度合适,空气清新。督战期间,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免感到疲惫。
标记参赛者是额外任务,他的工作任务是维持赛场秩序。赛场通常是井然有序的,偶尔打会儿瞌睡没什么。但也有极少数情况,比如参赛双方在比赛结束后大打出手,这时就该他上场了。
他在草坪旁边的木质长椅上坐了十几分钟便匆匆赶回赛场,因为到3:00,下一轮比赛就开始了。
3:47,徐盈则锁定了四个必选人物:王筱雨,唐瑞柠,万国梁,许超平。此外也有不少候选人物:郭春辉,木银灿,罗馨,杨兰,彭雨帆……4:00,她所在的赛场也进入第四轮比赛。
慕正光明显感到这轮比赛和前三轮不太一样,一场场比赛接连不停,分出胜负的速度比以往提升不少。前十场比赛,再加上中途换人、等人的时间,一共用去不到半小时,这在之前的赛程中是难以想象的。第四轮共有64场比赛,照着这个势头,今天或许能提前完成工作。
龚东胜和李中航碰上,慕正光划掉了李中航的名字。袁叶琦和夏沫对战,他又划掉了袁叶琦的名字。
7:52,慕正光报了十个名字。离下一轮比赛还有八分钟,他简单描述了这十个人的情况发给盈同学。毫无疑问,这是让她提前做功课。万一在决赛赛场里遇见,也好早做防备。
至于这种行为是否会影响比赛的公平性,他不在意。反正我没有违反比赛规则,至于公不公平,那就要套用盈同学的理论了:我找你借一点公平,以后再还你。
约摸过了一个小时,徐盈则回复了他的消息,同样是十个人的信息,名字、实体、能力、战况,都被她记录在案。
8:00,第五轮。
陈裕的比赛非常靠前。
慕正光看了这场比赛后,觉得举荐着实是个伪命题,根本不成立。不管从哪个角度上看,这都是个多余的任务。陈裕打人是秒杀,夏沫、齐文景对战别人也是秒杀。无论举荐谁,遇上这几人都会被秒杀。除非举荐哪个人,就把哪个人直接推入决赛,但这不符合赛程。
赛方究竟打的什么主意?难道半决赛和决赛之间还有一轮比赛?第八轮结束后,谁能进决赛、谁不能进决赛已成定局,这时候才交卷,是不是太晚了?
徐盈则也有类似的疑问:前四场标记,这是考验管理员的眼力,看他们能否早早识别出决赛选手。后四场举荐,被举荐的人几乎是进不了决赛的,那举荐的意义何在?是加赛一场还是赋予其他特权?
被标记者强于被举荐者,如果被举荐者有高昂的特权,那被标记者理应拥有更复杂的特权,而不仅仅是奖励增加。在赛方的计划里,这两类人是不是有不同的分工?赛方把我们看为下级,但是由于举荐任务的存在,被举荐者也可以被看为我们的下级。赛方想让管理员自行挑选部下?
我这么想,依据是什么?赛方直接统率管理员,管理员再统率其他人,是这样吗?不排除这种可能,但也不一定。倘若实情如此,十个举荐名额就不必要给实力高超的人,而是给“看着顺眼”的人。
这不是替老板招募工人,任人唯才这条标准不适用。我们寻找自己的伙伴和同事,才华如何,倒是其次。退一万步讲,被举荐者的实力不太可能超过管理员,所谓的“唯才”,也只是相对而言。
徐盈则心中已有决断,趁着第五轮比赛还未开始,她又给光同学发了条消息。
第五轮只有32场比赛,在这轮比赛里,慕正光标记的十人,有两人刚好遇上,淘汰一人,另外八人都无事。他对战果很满意:我果然没有看走眼,只要不互相对战,你们都能晋级。
决赛进入后半段,参赛者“所剩无几”,慕正光很有闲心:我把64位参赛者全都记下,一轮比赛结束都会再减去一半参赛者,我多写几个字,把收尾工作做得全面一些,也算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