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祖先(修改)(1 / 2)
“咱能失而复得皇明嫡长孙,也算是天佑大明,此普天同庆之时……刑部!”刑部尚书杨靖出列。
朱元璋道:“除十恶之徒死刑不变,于今年大赦天下,凡囚徒,皆罪减一等;此外天下赋税减免一月,普天同庆!”刑部尚书杨靖亦激动道:“微臣遵旨!皇上万岁!百姓之福!”
朱元璋继续道:“凡三品之上官吏,下月初六,于武英殿,共迎皇明嫡长孙归宫!”大殿上猛地爆发出山呼海啸的声音,群臣抱拳,高声道:“微臣遵旨!”
退朝之后,群臣内心依旧破不宁静。
这几日的皇孙风波,已经让很多人在猜测不休!
如今听到这震动天下的消息,下朝之后,众人都在交头接耳三两成群的讨论。
没有人知道皇孙为什么突然复活了。
“赵大人,这皇孙,怎么就忽然活了?”
“呵,李大人,你觉得是忽然吗?你没有觉得咱这些部堂们,平常都稀奇古怪的么?”“嘶!怕不是他们早就知道皇明嫡长孙活着呢吧?”
“这还用说?若是不然,老爷子怎么会宣布?因为时机成熟了。”“该不会是假的吧?”
“莫瞎扯!老爷子布局了这么长时间,你是觉得老爷子眼瞎啦?”“嘶!皇长孙谁啊?”
“朱雄瑛啊,这都不知道?”
“不不不,本官问的是,他现在是谁?”
“那谁知道啊,反正再过几天咱就知道了,不着急。”“本官有些期待。”“同期待!”
朱雄瑛的身份实在太过于尊贵,于朱允炆还不同,朱雄瑛的出生,就注定了他是天之骄子!
他爷爷是朱元璋,父亲是朱标,外公是常遇春,舅姥爷是蓝玉!
只要他成功出现在庙堂,他将立刻拥有皇室和淮西勋贵两大势力的绝对支持!
这储君……恐怕都唾手可得啊!
朱元璋只公布了皇长孙,却依旧没有开始立储。
不过无论如何,只要朱雄瑛出现在众人视野,立其为储,恐怕是早晚之事!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持怀疑观望态度。
毕竟皇孙已经远离中枢十年,治国不是儿媳,如果再出一个‘何不食肉糜’的皇帝,亦或者出现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再或者出一个大字不识的农家子、流民……这样的人,也未必就能撑起国家大事!
虽然老爷子说交趾是皇长孙在治理,可这其中的内幕,谁又能知道呢?
指不定是老爷子手把手治理,然后将功劳丢给皇长孙?
反正一切的一切都讳莫如深,只有等到皇长孙真正出现,是骡子是马,才能遛一遛…不远处,还有几名文官也在相互探讨着。“刘夫子。”
方孝孺抿着嘴,见刘三吾紧紧握着拳,面上带着振奋,微微点点头。刘三吾也跟着点头:“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方孝孺道:“‘国’‘家’以教化为本,教化以学校为先;等皇孙归来,皇爷势必会让其入国子监进学。”刘三吾笑着摇头:“以他的见解,国子监谁能教他啊?你方孝孺吗?还是老夫?”
方孝孺摇摇头:“老夫自然没本事教他,但国子监他是要来的,学问的事都可以放在一旁,他来,才能争取到更多的文人支持,所以我等届时要向皇上建议,让其入国子监进学
!”
刘三吾抿嘴,眼中发出一抹亮光道:“方兄说的极是!老夫考虑欠妥了!”张天想真正进入群臣的视野,还是要争取更多文官的支持。
因为这些人,将会决定皇长孙在民间的威望,所以无论如何,礼数一定要做全。
至少在张天储君未被宣布之前,他一定要获得除了淮西勋贵外更多的文人力量!
不可否认,张天在武夫们之前的威望已经极高。
但治国,还是要靠文人们!
中午,阳光明媚。
进入五月盛夏之后,天气开始彻底炎热起来。
张天有些后悔。
后悔没有在冬天的时候窖藏冰块。
如今到了炎热的盛夏,尤其中午,就热的有些遭不住了。
一顿饭吃的汗流浃背,却没办法祛暑。
正在张天烦闷不堪44的时候。
府上下人急促走来,道:“爷,户部侍郎来了。”
张天愣了愣。
户部侍郎他认识,是傅友文,不过只是有过几面之缘,说熟悉,其实也不怎么熟悉。
却也不知道户部侍郎傅友文来此做什么?
张天似乎想起什么,莫不是为了交趾之事而来?可纵然如此,也不至于让户部侍郎亲自过来吧?
现在大明没设户部尚书,户部侍郎就是户部的一把手,权柄滔天。
能让傅友文亲自到来,张天直觉感觉事情不小。
正在他狐疑之际,傅友文已经汗流浃背的抵达院落。
张天走到院落内,不卑不亢的给傅友文行礼。
“见过傅大人。”
傅友文气喘吁吁的道:“天儿可太热了!”
“你们,快把东西放下罢!”
张天见傅友文后面,几个吏目扛着两个大箱子,大箱子还用棉被包裹。
他不由狐疑道:“大人,这是?”
“冰块!解暑的。”傅友文满不在乎的回道。
院子中间陈放了两个大箱子,箱子用棉被盖上。
张天掀开,赫然发现两个大箱子装了满满当当的冰块。
夏天的冰块很值钱,一般来说,明朝储存冰块,是需要在府邸建造冷窖,这非但需要府邸很宽阔,还需要很大的财力。
对普通人家来说,建造冷窖成本或许很大,但对权贵来说,似乎轻松很多。
等傅友文离去之后,张天还有些发懵。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张天刚才反复问过傅友文,可有什么事相求,亦或者自己有什么可以帮助傅友文的。
可傅大人只是摇头,说就是单纯来给自己送冰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