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民间偏方不可全信(2 / 2)
反过来看,颜色不鲜艳的不一定无毒,像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麟小伞、秋盔孢伞等都是极毒的蘑菇。
尤其是白毒伞。
这家伙是纯白色的,看起来真的很朴实无华。
可谁知道它其实是岭南地区毒蘑菇中毒的第一杀手呢?
只要吃下一两朵白毒伞,就足以夺去一个成年人的生命,而且一旦入口就没有任何解药。
类似错误的“民间偏方”还有很多。
比如长在阴暗潮湿处的地方的蘑菇才有毒。
有人说,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角落。
这也是错的!
所有的菇都倾向于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跟毒性无关。
像是可以吃的鸡腿菇,经常在牛屎等动物粪便上“绽放”,而包括“白毒伞”在内的很多毒蘑菇,都生长在干净的林中地上。
还有人说毒蘑菇虫蚁不食,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的。
这是不对的。
事实上,很多对人有毒的蘑菇是其他动物的美食,比如豹斑鹅膏经常被蛞蝓取食。白毒伞也有被虫啮食的记录。
最离谱的是,竟然有人说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同煮可致后者变色;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
这些都是错的离谱的谣言。
银针验毒是个流传千年的古老传说,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
很多古法提炼的药物纯度不高,常伴有少量硫和硫化物,用银器是有可能验出的。
但所有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令银器变黑,所以银器对于毒蘑菇压根就不起作用
至于毒蘑菇致大米、大蒜或灯芯草变色的说法则完全出自臆想,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
有实验人员曾经用致命白毒伞和大蒜同煮,结果汤色清亮,大蒜颗颗雪白,兼之鲜香四溢,令人食欲大振。
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可以解毒的说法危害更甚。
不同种类的毒蘑菇所含的毒素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
以白毒伞为例,其毒性成分毒伞肽,包括至少8种结构类似、骨架为8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肽。毒伞肽的稳定性很强,煮沸、晒干都不能破坏这类毒素。
大蒜里的活性物质,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对毒蘑菇完全无能为力,因为毒蘑菇的毒不是菌引起的。
还有人说受伤变色、流汁液者的蘑菇才有毒。
这同样是错误的。
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会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由此可见,想要分辨出哪些蘑菇可以吃,哪些蘑菇又不可以吃,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那究竟什么方法靠谱?
最靠谱的做法是,野外的蘑菇统统不采,不买,不吃!
除非能像白泽安这样,对于蘑菇有足够多的了解,但是做法又足够谨慎才行。
即确定认识的无毒蘑菇才能采,不认识的或者摸不准的一概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