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收获的季节(2 / 2)
不过,两个人都为了对方而克制着,不再说些容易激动的话。
而作为皇帝和镇北王,他们能聊的话题太多了。
他们游历梁国的时候,就共同办理过很多事务,都熟悉对方的思路,又各自手握大权历练了两年。
所以朝廷的这些事,两个人能很快的达成共识,商议出解决的思路、和应对的措施。
吃过宵夜后,他们兴致勃勃的将皇帝这段时间头疼的问题都梳理了一遍,景和帝感觉,效果比开十次朝会都有用。
看着梁骁谈论这些事时运筹帷幄的气势,他想到父皇经常夸赞阿骁才能出众、聪慧敏锐的话,这样好的阿骁,自己差点就失去了他。
以后,他再也不会让那样的事情发生了。
梁骁看到对方含情脉脉的眼神,不自觉又深情的吻了上去。
他的言儿,虽然性格过于仁和,却是个励精图治、为民谋善的好皇帝,这几年,苦了他了。
两个人温存片刻,情况又快有些控制不住了,还好这时小福子进来,说去查档案的人回来了。
看到当时的记录,他们发现,这几个人是赵阁老最后传达的时候加进去的,两个人对视了一眼,同时想到了今天赵佳曼挑衅的事。
景和帝慌忙说,他从来没有和对方多说过一句话,就是看太子,也是让人抱到太上皇那里。
他说此生只承认与梁骁结发的亲事,还泪水涟涟的说,就是百年后,自己也是不会进皇陵的,他只会与自己的夫君生死相守。
梁骁想到今天梁嘉言崩溃时,说要回避暑山庄的事,沉默片刻,就在对方急的涌出泪花的时候,梁骁回过神,温柔的给他擦去眼泪。
“言儿放心,阿骁没有多想,只是考虑几个问题,过去的那些事,我们都不要再想了。
阿骁以后,只想和言儿携手一生、白头偕老,那些不相关的人,阿骁不会计较的”,
梁嘉言看到对方说话的时眼睛里带上的坚定,这才平静下来。
“不过,赵阁老的事,咱们要好好商议一下”,
接着梁骁和梁嘉言对了一下各自知道的事情,发现除了往西北私自安插人手在内,还有好几件事情。
赵家在各地安排亲信,把控了都城的几个关键位置。
尤其是京畿戍卫营统领,一般这个位置都是皇帝亲信之人。
但皇帝安排的人选资历不够,太上皇安排的人又接连出了状况。
当时因为皇后的关系,就任命了赵家的女婿蒋冲,对方资历各方面倒是符合要求。
但梁骁对此人的印象并不好。
他几次听到西北的将领抱怨,他们派人去都城办事,和京畿戍卫营那边经常起摩擦。
虽然不是所有事都不好办,可但凡需要对方最高统领批复的事情,就总是困难重重。
他们都知道,赵家这几年收了很多门生。
还有一些关乎民生如农田、矿产、商贸都有赵家的参与,尤其每年军粮这一块的供应,出过几次问题。
因为梁骁手下的武将与各地的部队,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这些事也听他们说起过。
但因为与西北无关,而且私下也处理好了,当地的守备知府都没有报过朝堂,所以梁骁也没太关注。
后来西北也发生过一次,但对方重新补了不说,还多送了一些,将领就没把这事禀报梁骁。
还是后来,对方的副将和他发牢骚的时候,才说过这个事。
西北和各地扯皮的事不少,事情又过去了,梁骁只是警告了那名将领,就没再追究。
都是和他一起上过战场的,他还是信任对方的。
但是现在听了皇帝说起几次言官对赵阁老及赵家几个人的弹劾,二人均感觉,赵家胆子越来越大了。
还有去年的科举考试,他在西北也是听到了一点风声,大臣也有议论过的。
虽然没有真凭实据,但将这些事联系起来,赵家搞小动作的事,就不难确定了。
皇帝想到那个一直不安分的赵佳曼。
当初自己大婚前,让人安排见过她一次,他告诉对方,自己对女子无意,现在只是因为梁国需要继承人,才迫不得已如此。
甚至还告诉对方,就是死后,他的皇陵里虽然只是衣冠,也不会有她一席之地的。
所以让她考虑清楚,可是对方坚决表示愿意进宫,眼里是炙烈而狂热的固执。
想到赵阁老一直任劳任怨,既然他们想要这个殊荣,就这样安排吧,对梁嘉言而言,谁都一样。
但梁嘉言有些后悔当时让赵佳曼进宫,那是个想法太多的人。
她除了对皇帝有爱慕之心外,还有不该有的野心,可是但却没有与之匹配的能力。
为一点小事就打骂宫人的事时有发生,怀孕后倒是收敛了几个月,可生下太子后,赵佳曼更加肆无忌惮,动辄就集体惩罚宫人。
一次,她说宫女给她梳头将自己扯疼了,就让人把对方的手,夹的筋骨寸断。
太后知道后,严厉训斥了她,她眼泪汪汪的说,是因为生了孩子后,一直感觉心绪忧郁。
太后让太医诊治了一段时间后。
可是后来,她又将一名奶娘打了20大板赶出了宫,只因为皇帝看太子的时候,夸赞对方将皇子照顾的很好。
太后这次更加生气,训斥她不知所谓,又下旨将赵佳曼的母亲叫进宫训诫了一番,赵佳曼才安稳了一些。
可没多久,一次皇帝在御书房,半天等不到小福子。
等问了其他人才知道,因为皇后说小福子见了她礼数不周,所以罚他在自己殿门口跪两个时辰。
小福子说皇帝那边等着他,等办完事就来跪,对方却说,皇帝离了他还有别人可以用,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
景和帝没想到赵佳曼如此嚣张,他知道对方这次对小福子下手,是因为之前的一件事。
大婚后,皇帝一直不进后宫,有一次他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看到太监送来的银耳汤就喝了几口。
片刻后强烈的气血翻涌,让他立刻反应过来,中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