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就此别过吧(2 / 2)
“放下吧”,
就让对方退下了。
寝殿的门关上后,太子手里的笔,再未落下。
洁白的纸上,滴落一片泪痕。
第七天,镇北王和世子准备离开避暑山庄,皇帝亲自带着众人,送他们出了避暑山庄,而太子,一如既往,还是没来。
但是,他让人送来了一只檀木匣子,里面是一只男子佩戴的发簪。
可是据镇北王世子20岁束发,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太子此举何意?
众人纷纷暗自猜测,难道太子的意思,是连世子以后的束发礼,都不想参加了吗,而且还暗示对方,两年多的时间,无需再见面,所以干脆提前送了礼。
只有大皇子意味深长的看了世子一眼,却也没说话。
不过,梁骁似乎有了一点模糊的猜测,但他觉得,应该就只是一个纪念吧。
一些大臣当场表示,储君此举过于草率、有失礼仪,但皇帝只是摇了摇头,没有言语。
谦和有礼的儿子,极少直白的说出不喜欢一个人。
所以他也以为,太子是不想再见到梁骁的意思,但是爱子和镇北王世子已然不和,如果强求,难免可能加剧矛盾。
皇帝想,儿子毕竟还是表示了安抚,也许,只是没有认真挑选合适的礼物而已。
二人先维持住这样淡淡的关系,也是可以的,还有时间调和,现在可不敢再激化了。
他言辞婉转的安抚了梁臻父子,看着两人带着侍卫打马而去后,他轻轻叹了口气,这样的情况,真是皇帝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
“父皇不必忧心”,
大皇子安慰皇帝道。
“有时候,一开始合不来的人,一旦磨合好,可能会比一般的情谊还要深。
太子和世子二人,都是通透之人,所以顺其自然吧,以后,对他们二人的相处,多多鼓励就是”。
皇帝闻言,
“信儿说的在理,不急”。
看到儿子现在已经略显挺拔的身材,不再单薄的、像是能被一阵风带走那般让人担心,皇帝欣慰的问了他最近的身体状况,又如对方小时候那样,亲昵的捏了一下儿子粉色的脸颊。
对比前些年那张青白憔悴的小脸,这样充满生机的儿子,让明睿帝烦闷的心情好了些许。
“你将信儿照顾的很好,朕很高兴”。
皇帝边说、边走到卫禹良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都是卑职应该做的”。
看到对方谦逊的态度、和恭敬的表情,皇帝满意的点点头。
“庄子那边怎么样了”,
皇帝想到不久前的一件事。
年初的时候,他赏给对方一处庄子,那里土地肥沃,每年农作物的收益,都是不错的。
皇帝知道,卫禹良从来都不图赏赐,但这是他以一位父亲心疼儿子的立场,向对方表达的感谢。
后来,他听心腹太监说,开春的时候,卫禹良将那里都种上了梨树和橘子树。
他的信儿喜欢梨花,还喜欢梨花白,而雪梨和陈皮,更是儿子常年需要食用的。
当然,皇宫并不会缺这些,但这却是卫禹良对儿子的心意。
皇帝心里,非常清楚儿子和对方的关系。
甚至因为每天都有太医给大皇子请平安脉的原因,他们两人是什么时候确定的那种亲密关系,他这个父亲,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他对自己乖巧柔弱的大儿子,只有一个期望,那就是活着,长长久久的活下去。
早在大皇子15岁的时候,太医就禀报过,因为身体太弱和常年卧病在床,梁文信的发育情况并不好,以后,应该是不会有子嗣了。
那个时候起,皇帝就不再对儿子的婚事抱有希望,只要儿子能多陪他几年,都已经是老天保佑了。
后来卫禹良照顾信儿后,看到儿子的身体终于有了起色,皇帝倍感欣慰之余,问了太医关于对方以后的身体状况,当得到的还是子嗣无望的回答时,他到也没有失望。
现在这样已经很好了,不是吗,只是想到,儿子以后似乎只能孤零零的一个人,他在心里还是会有些落寞。
所以,当他知道儿子和卫禹良有了异常亲密的行为后,皇帝只考虑了片刻就决定,随他们二人。
儿子能收获一份自己所向往的感情,让他注定沉寂的人生,不会再形单影只,让对方单调的命运,多了一层绚丽夺目的光彩,自然也会更让他这个父亲,多了一份安心。
一直被病痛折磨的大皇子,在12岁那年,曾经哀求他的父皇,放手让他走吧。
那张瘦弱的小脸、一片青白,信儿低声哽咽道:
“父皇,信儿受不了了,让儿走吧,太痛苦了,求求您了,信儿来生,再和父皇重续这段父子情”。
看到儿子那只满是针眼、和淤青的纤细小手,冰凉而无力的拉着自己的手,那双满含泪水的大眼睛里,已然黯淡无光,皇帝忍不住失声痛哭。
他的信儿,那样聪慧乖巧,明明天资不凡,却一直病魔缠身。
儿子已经放弃活下去的希望了吗,可是,他这个做父亲的,如何能狠心放弃啊。
“信儿,好孩子,父皇,父皇舍不得你,坚强些,父皇怎么舍得这样好的信儿离开啊”。
大皇子寝殿内外,一片呜咽声中,最清晰的,就是皇帝那充满了痛苦和悲伤的哭泣声。
那天,皇帝将儿子温柔的抱在怀里,给他讲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讲皇宫以外的事,讲都城以外的事,甚至讲了梁臻口中的调皮鬼梁骁,做的那些混账事。
讲那些梁文信没做过、没见过、甚至没听过的事,皇帝告诉儿子,等对方身体好了,这些事他都可以去做。
渐渐的,明睿帝看到了儿子眼里的光亮。
“父皇,以后信儿想做什么,都可以吗?”
“可以,朕的信儿这样懂事,只要你想做的事,就可以做”。
皇帝轻轻给儿子顺着气。
“父皇,此生能投生为您的孩子,是信儿最大的幸事,儿臣以后,再不会轻言放弃,惹父皇伤心了”。
梁文信抬手,擦去了皇帝脸颊上的泪水。
他知道,四个皇子里,父皇在自己的身上耗费的精力,是最多的。
父皇明明知道,这样体弱的儿子,已经注定不堪大用,却一直不曾放弃过自己。
只要他情况不好,不管多晚,父皇都一定会过来,陪着他艰难的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凶险。
对方像普通人家的父亲一样,甚至一国之君的父皇,比很多普通人家的父亲,做的都要多、都更好。
后来他从卫禹良那里,得知了对方家里的情况,就更加感谢老天,给了他一个如此疼爱子女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