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小说 > 宫阙有时晴 > 第二百零二章 奔赴(下)【完】

第二百零二章 奔赴(下)【完】(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好书推荐: 良医萧璋  洪荒:苟了百万年,出场震惊鸿钧  规则怪谈:我的同事都不是人?  超无限战卡  全民海岛:徒手建文明的我被曝光  人在斗罗,男枪的终极爆弹  全宗病得不轻,师妹总在招阴  成仙作祖,从娶妻生子开始  大清话事人  斗罗:重生曼陀罗蛇,多子多福 

十文钱十个环,近处都是些针线发绳之类的便宜东西,远处有包银的铜簪子、包银的铜镯子,大些的还有陶瓷香炉。

小包和三两一人中了两环,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到底也开心,春信就更厉害些,除了前两个环没中,后面八个都中了,还都是些好东西,最里面的陶瓷香炉,被她一举拿下。

一旁围观的人都跟着欢呼叫好,那店家都直夸这小姑娘是难得的好准头,春信小脸红扑扑的,满脸都是喜气。

巧儿一个没中,但是得了春信给自己的铜镯子也高兴得不得了。

到了沈时晴,她站在绳外,用手里的环比划了一下。

这满地的东西,她觉得有趣的也只有两个,一个是一个画了白兔捣药的陶盆,白兔圆胖胖的,很是可爱,另一个是一个笔架,竹制的,样式朴拙中透着雅致,圈中了回去给小姑娘们挂笔不错。

第一个环砸在了陶盆上落了空。

沈时晴定了定神。

第二个正中陶盆。

她身后一群人都欢呼起来。

第三环扔出去之前,她看了一眼站在一侧的图南,竹环扔出,她套中了一块磨刀石。

图南看向她,她眨了眨眼睛。

时光好像一下子就回到了十年前。

做男孩儿打扮的少女弯着腰捏着竹环。

“图南,你想我套哪个?”

“少爷,要是让夫人知道您偷溜出来逛灯会,我爹怕是得用马绳把我给套了。”

沈时晴有些心虚:“诶呀,那块磨刀石不错,你最近不是用了开刃剑吗?”

十三岁的沈时晴没有套中磨刀石。

她噘着嘴把自己的丫鬟推到了前面:“图南图南,把这个摊子给我全套光!”

图南默然片刻:“然后因为带着很多东西翻不回去被夫人发现。”

沈时晴:“……”

在整整七年堪称晦暗苦涩的岁月之前,她们有过的童年和少年时光犹如星海,日月消失,云雾弥散,暴雨遮天,星海一直在。

隔着几个人,她们相视而望,一起捞起了过往。

大概是因为有春信的彪炳战绩在前,老板见沈时晴连中两元,便借着捡圈儿的名义进去将几样东西往里摆了摆,又将几件东西换了个让人拿不准力道和角度的方向。

其中就包括沈时晴看中的笔架。

沈时晴看了那笔架两眼,又套中了一个木雕的小喜鹊。

她把这个给了柳甜杏。

接下来,她开始对着笔架全力以赴。

因为有些拿捏不准,沈时晴连着投了几次都没中,手里的竹环只剩下了一个。

“店家,你这东西摆的不厚道呀。”男子的声音在沈时晴的身后响起,她顿了下,环轻轻掷出,正中那个笔架。

回过身,她看见了一张极为俊美的脸。

赵肃睿本想一展长才一环中的,没想到沈三废居然投中了,他轻哼了一声,抢在沈时晴之前把笔架拿在了手里。

“粗……”想说粗制滥造的赵肃睿想起这是沈三废要的,立刻改口,“粗犷了些,还挺有野趣。”

沈时晴笑着把笔架拿了回来:

“一文钱一个环的小摊子,要是摆了能入你眼的东西,怕是要倾家荡产都不够赔的。”

这话倒也没错。

赵肃睿头微微扬起:“我去了你家宅子,阿池跟我说你来了这儿,我看他们都要忙成陀螺了,你倒好,带着一群……小山雀出来溜达。”

柳甜杏和小丫头们左右张望的样子还真是像看热闹的雀鸟,沈时晴笑了一声才说:

“要不是你那神来之笔,石榴巷也不至于被人填满了。阿池她们的忙碌,要算由头怎么也得从你开始。”

“我怎么了?”赵肃睿背着手,“女将军多好呀。大雍朝独一份儿。”

沈时晴摇头轻叹:“罢了罢了,我过两日就去请假回青州祭祖,走之前,有几张新的火器图纸,你让那些人看看是否得用,余下之事,等我回来再说。”

回家祭祖?

赵肃睿转头看看沈时晴,又匆匆忙忙转了回去。

街上熙熙攘攘,他俩几乎是并肩而行。

察觉到这一点,赵肃睿就觉得自己的心跳得快了起来。

“你去多久?”

“我打算把我父母的坟从沈家墓地单独迁出来,另立宗册,想来怎么也得三个月。”

沈时晴随口说的又是一件惊世骇俗之事,赵肃睿却已经习以为常。

“三个月也太久了,我写个手谕给当地,因为残害要考女官的女子,青州上下的父母官都被换了个遍,想来也没胆子为难你。”

“那我还得谢谢你。”

赵肃睿冷笑:“你是不是忘了,那些人都是你换的?”

是么?沈时晴笑了笑。

阳光正好,微风正好,行人正好,道旁还没抽出新芽的树也正正好。

赵肃睿心中突然生出了些许的妄念。

要是这条路永远也走不完,那该多好。

只可惜,纵使他是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

一队穿人从一条小道里跑了过去,跌跌撞撞好不辛苦。

赵肃睿嫌弃地说:“这是哪家的家丁?怎么跑几步就累成这样?”

一直默默跟在身后不吭声的方祈恩小声说:“爷,那是马上要年考的监生和翰林,自从加了绕城跑这一项,国子监就让他们每旬跑三回。”

赵肃睿恍然大悟,然后大笑起来:

“我竟然忘了,沈三废你这人还真是促狭,哈哈哈哈!刚刚那些人跑成的死狗样子就该被画下来装裱,我倒要看看他们以后谁还敢在朝上说什么穷兵黩武,哈哈哈哈!跑几步都不成的废人,哪里配说别人?”

沈时晴不懂,赵肃睿损招如此之多,是怎么有脸说旁人促狭的。

一阵风挟着细沙吹来,赵肃睿抬起手,用自己的大氅遮在了沈时晴的面前。

风沙过去,赵肃睿看着沈时晴近在咫尺的长睫毛,突然吞了下口水。

“咳咳咳……”太近了太近了太近了!

生怕自己的心声会被沈时晴听见,他赶紧说:

“冯右棋已经被擒获,赵勤仰晚了一步,只能匆匆赶回江西。”

“算算时间,擒拿英郡王府上下的旨意也快到江西了。”

赵勤仰和英郡王嫡子的一番争斗在所难免,那个嫡子以逸待劳,赵勤仰又在英郡王府以世子身份经营了多年。

赵肃睿冷笑:“狗咬狗,能咬死一个算一个。”

“也要提防英郡王一系与土人勾结,我之前就已经去信给了明若水,让他去那些土人所在之地看看,他年少时就走南闯北,和土人打过交道,又有安抚的旨意,想来是能成事的。”

听见沈时晴说起明若水,赵肃睿心里仿佛有六十六只撒欢的野狗跑过踹翻了九十九个醋坛。

“土人的事儿也实在是应该留意,姚迁的奏折里说各地土人被本族土司和汉官联手强占茶山、药田的事儿也屡见不鲜。要不就让明若水在那儿多待几年,好好查查。”

沈时晴没意见,明若水身负大才,江西经过藩王逆乱,未来几年都是建功之地,要是他真的能缓和汉土之争,来日又是一个封疆大吏的苗子。

不过……

“陛下,你闻见了么?”

“什么?”

沈时晴微笑:“酸。”

赵肃睿:“……哼!”

他就酸了,怎么办吧!

途径一个挂着“楞伽斋”牌子的铺子,沈时晴停下了脚步。

“我记得家里的头青色不够好,不如在这家再买些。”

进了店里一问,因为年节放假,头青色暂时缺货。

沈时晴走出来,发现这鼓楼大街也快走到头儿了,过往行人都寥寥无几。

她有心折返,却见赵肃睿正看着自己。

“陛下?”

“开春就是女官遴选,一千名女官入朝,接着是九镇入京,藩王入京……”

这些事大半都是沈三废一举推动。

赵肃睿看着沈时晴的眼睛。

“你不是要回乡祭祖迁坟,你是要去淮水。”

沈时晴站在那儿,身后是长长的街巷。

她回视赵肃睿:“陛下,你将淮水有人害死我父亲的消息瞒下不提,我也只能这般先斩后奏了。”

她爹的死,不能再成悬案。

阳光下,她眸光清亮,像是一场雪来得快去得快,留了一层薄薄的晶莹被雪后的晴阳照得耀眼。

看着这样的沈时晴,赵肃睿笑了:

“我不是想要瞒你。”

他伸出一只手,打开,里面是一枚白色的玉质印章。

“我的意思是,我去。”

沈时晴看着那枚印章。

赵肃睿伸出手,轻轻从她的头上将那枚素珠簪子拔了下来。

“你的父亲沈韶死在淮水,我的兄长赵肃乾也死在淮水。从前我自以为是,放任了仇人逍遥,让你一个人苦熬了七年。”

把玩着手里的簪子,看着银制簪杆上“淑善为要”四个字,赵肃睿闭上眼一用力,将那簪子直接折断。

“淑善为要”四个字,于无声间面目全非。

“沈三废,剩下的路,该我去走了。”

四目相对,沈时晴看着赵肃睿的双眸。

里面没有一丝的怨怼和戾气。

澄澈平和到,让人难以相信眼前这人是昭德帝。

“赵肃睿。”

“嗯?”

“你……”

“沈三废,朕可不是说就把江山交给你了,朕办完了事儿回来还要当皇帝的。”

“陛下放心,我知道。”

沈时晴笑了。

“陛下拿回皇位的招数,我是尽数领教过的。”

赵肃睿平和不了了:“沈三废你又在跟朕阴阳怪气!”

沈宅里,赵肃睿先是在自己的手上划了一个小口子,赶紧把两块玉都放了上去,然后他拿着刀尖儿,半天都戳不破沈时晴的手指。

沈时晴:“……”

她自己想要往刀刃上划,赵肃睿竟然把刀抽了回去。

沈时晴无奈:“陛下,您要是再耽搁下去,你手上的伤都要结痂了。”

赵肃睿握着刀仿佛那刀有千斤重:

“你以为是朕要这样?还不是怕你疼哭了?”

沈时晴越发无奈,干脆拿起了一根针直接扎破了自己手指。

赵肃睿:嘶。

沈时晴一忍再忍,忍住了没有撕了他。

看着两个人的血都沾在了两块白玉之上。

赵肃睿有些担心:“要是咱俩不能换了,你干脆也别说什么祭祖了,直接把神机营拉去淮水说是要练兵吧。”

“陛下,比起这个,你还是担心些别的吧。”

沈时晴单手撑在桌案上,笑着看着赵肃睿:

“若是你我这次换过之后就换不回来了,陛下,你该如何?”

“如何?”

雀鸟啼鸣,树生新芽。

赵肃睿冷笑,包着白色布巾的手伸出来,搭在了沈时晴的肩膀上。

他凑过去,看着她的眼睛。

“那你沈三废,就得看着朕,一步一步,走到你的面前去。”

“好。”

生了一副柔弱模样的女子笑了。

她的笑带着笃定和沉着,有着掌握了一切的气魄。

“我等着你。”

……

昭德七年,正月二十三日,奉天门下钟鼓齐鸣。

晨光熹微之中,年轻的君主缓缓落座在龙椅之上。

燕京城外,一队人马踏上了南下之路。

“君子不器”的印章悬挂在带头之人的腰间。

一枚素白玉珠被镶嵌在一支簪子上。

簪杆上有四个字

——“大道之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书单推荐: 娱乐:财阀的我被老婆热芭曝光了 我的卡牌比较离谱 快穿之每个世界都在嫁人 乖一点,再跑弄哭你 历史宣传片,开局我拍三国演义! 青玉婵 抄家前,弃妃搬空敌府气疯全家 躺平了:我在大学实现财务自由 守墓人:我的分身是始皇陵 这个同桌有点可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