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君臣心(1 / 2)
按理说,在金殿传胪当天,才能知道进士的名次,但实际上在前一日,天子就会在集英殿召见殿试前十名,俗称“小传胪”。
其目的么,自然是天子要亲自面试一番,以免出现什么意外情况。
小传胪前一天,鸿胪寺便派官员通知了相关考生,并告诉他们应该准备的事项。
杨文昭是会元,殿试进前十也是理所当然。因此他得到消息后,也没有太过激动。
倒是祖母柴郡主兴奋异常,和其余几房的奶奶们,不停的说着。
而盛家那边得了报,却是全家人都喜出望外。盛纮简直难以置信,他觉着自家儿子能进二甲就很幸运了,如今居然进了前十,莫非是老天开眼?
第二天一早,杨文昭和盛长柏就到了东华门外。不一会儿,其余八位也都到了。众人相互致意后,便怀着忐忑激动的心情,安静地等待召见。
比起隆重至极的传胪大典,小传胪的整个过程极为安静,既无仪仗,也无奏乐。
鸿胪寺官员捧着写了考生名字的绿头签,进呈给天子,然后天子点名传召考生。
天子看过考生相貌,再问几个问题,就会温言勉励一番,再赐下一条玉带,至此觐见就算结束了,整个过程不会超过半个时辰。
等到前九位考生依次被召见完出来,鸿胪寺官员终于叫到了杨文昭的名字。
其余九人则是被鸿胪寺的官员先送出了皇宫。
杨文昭知道,这是官家可能要和自己单独聊,所以也明白自己的成绩不会低。
杨文昭进入集英殿中,向召见他的天子行礼。
御座之上,赵祯看着眼前的杨文昭,脸上浮现一抹玩味。
这个小家伙很小的时候是在宫里长大的,当时自己和皇后也很喜欢他,没想到仅仅七八年的功夫,他就已经具备了站在朝堂上的资格了。
所以心里想着逗一逗这个小子,“姓名,籍贯,三代?”
杨文昭心里有一些尴尬,想着,你什么都知道,还问我干嘛?但是官家既然问出,自己也不好不说,只得答道“微臣杨文昭,天波府杨家,祖父讳景,父讳宗保。”
“你杨家也是将门之家,怎么到你这就出了个进士啊!还记得你小时候,不是也要励志向你爹一样,替朕征讨四方吗?”
听到官家略带笑意的问话,杨文昭也知道这是官家在故意逗自己,随即说道“回官家,圣人讲修身、齐家、治国,而后平天下,我杨家自始自终都是官家手中最锋利的剑,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而我考取功名,也是一样。”
“好了,好了,朕不逗你了。还跟你小时候一样,叫朕祯叔吧。我记得小时候,你们在宫里玩的时候,不也是这么叫我的吗?我还记得那时候你祖母让你改口叫朕官家,你都不肯,说是叫叔亲切。”
杨文昭随即吐出一口浊气,随即也嬉皮笑脸了起来“我也觉得,还是叫祯叔。”
“呵呵,你这小子,我还真以为你在少林寺修行了这么多年,当年那个皮猴子一样的性子,收敛了,其实你骨子里还是这个样。”
“祯叔,你可不知道,侄儿这么多年在少林寺过的是苦的很啊,每天吃素念经,想整点肉食,还得偷偷摸摸,怕被师傅发现。”
“好了,朕今天给你好好补补。传旨皇后,中午去她那里,就说文昭回来了,让他这个做婶婶的亲自下厨,做几个好菜。”
对于赵祯来说,自己的几个儿子先后夭折,所以对于这些从小在宫里长大的孩子十分的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