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不择手段光帝(1 / 2)
文历六年八月二十九,上城。
一封急报连夜从北方前线传回皇宫,很快由李公公送到御书房,顾临渊亲启。
顾临渊困意全无,打开急报一看,差点没有气到吐血,只见其大骂一声,将急报狠狠拍在案上。
“立刻,宣宁相进宫。”
“遵旨!”
李公公气都没喘直又急忙出去了。宁府原本已经随着夜晚安静下来,不曾想宫里派人前来打破了这份宁静。
气氛凝重,大半夜宁昭就得更衣出门,这代表有非常紧急的事情发生,也许不止宰相一人,朝中重臣可能都已经往宫里赶了。
“爹,路上小心!”宁若雪温柔道。
宁昭半步踏出家门,得女儿关心,内心一暖,点了点便更加坚定地出了门。宁夫人、宁若安、宁若雪在星光下目送宁昭,虽不知此番进宫所为何事,但可以知道,若不是国家危急存亡之际,陛下不会轻易半夜召见。
“应该……没事吧。”宁若安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心里发怵。
“不要胡思乱想,你爹乃是一国之相,半夜忙碌也很正常。”宁夫人对两个孩子道,其实她都知道,这一点都不正常。
宁昭进宫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猜测到此事有关北方前线。最近前线的消息都是说卫国南下的攻势有所减缓,原因有二:一是大殷军队死守北关,北关乃是卫国南下的必经之路,攻不下北关他们就进不来。虽然卫国在这几年已经拿下大殷北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但是由于北关易守难攻,导致两军一直在这里对峙,大殷打不回去,卫国也下不来;二是卫国本身处于北方,物资相对匮乏,特别是粮草,所以卫国本不适合打持久战,在卫国的计划中,是要借助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三年内攻占大殷京城上城,如果超过这个时间,他们就会越来越没有优势。
如此看来,只要大殷死守北关,也是消耗卫国实力的举措,此举意在拼物资,谁的物资多谁就笑到最后,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年大殷一直在往北方输送物资的原因。
宁昭不明白,这样耗着虽然憋屈但也是上策了,能有什么事会让陛下半夜召见大臣呢?
带着疑问,宁昭进了皇宫,来到的时候已有其他几员大臣到达,其中就包括门下侍中赵畅、尚书令诸葛长青,他们和宁昭一样,都是刚刚入睡就被叫起来的。
众大臣在李公公的带领下前往御书房,陛下就在那里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