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遗迹】(2 / 2)
按理说,帕瓦沙庙地势非常高,应该不会有水淹的危险,可是J国的雨季降水量非常大,北部山区又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河和溶洞多不胜数,时有洪涝灾害和塌方事故发生,对于建筑的排水和地基加固非常重要。根据地形特点,帕瓦沙庙排水系统制作了分流排水的方法,雨水并不往地下溶洞走,反而有另一套复杂的下水设施,利用水来对地面建筑起到支撑作用,好似浮在水上,随着水涨船高,反而不会被水冲垮,成为了一座“有弹性”的建筑。
这套排水系统弯弯曲曲、迂回多岔道,总长达好几十公里,呈砖拱结构,并排过两个成人没有问题。沟顶上有很多排水孔,孔最大处宽度为1米、高度1.6米,最小处宽、深各0.6米。这些排水孔当中有经过精心设计的单向阀,称为“水窗”,水窗利用了杠杆原理和水压原理,能够有效地避免雨水倒灌涌出。当沟内水满,水位高于沟外水位时,水的压力会将水窗压紧使其无法涌出,等沟内水位低于下水口水位之时,水窗会被雨水冲开,这样雨水就无法通过小孔倒灌出来,同时也不影响积水外排了。而且这个水窗设计还是全自动的,可以随着沟内雨水的涨落而自动开合,完全不需要任何人力控制。而且,它还可以借助巨大的冲力把大量的泥沙都冲走,还起到了清洁系统的作用,可谓是一举多得。
一般来说,地上水在经由下水道进入地下时,很容易携带一些沉积物,比如地面上的枯枝树叶、泥沙等。这些污垢和杂物在地下很难清理,如果堆积在排水系统里面,就很容易造成沟道的阻塞,影响排水效率,加大了内涝隐患。据说帕瓦沙庙下水道进水口都设置成了奇特的花纹形状,这些缝隙不但有装饰作用,其排列形式还能够有效地过滤地面杂物,将树枝、石块等大物件都拦截在了外面。同时,这些缝隙的大小又不至于过于细密而降低排水的速度。
然而,走在帕瓦沙庙里,却看不到这些下水的水窗,秘密就在于神庙建筑和神道周围的多个荷花池里面。这些遍布于神庙当中的荷花池呈漏斗形,四边都是向下的阶梯,形成一个倒金字塔状,池底的“金字塔尖”就是排水的水窗。这些荷花池其实也是排水系统的一部分,起到了汇集雨水的作用,充当了水库和消防的角色。这些荷花池都是与地下排水沟连通的,组成了帕瓦沙庙排水网络中一个容量巨大的蓄水库,让原本会成为灾害的洪水,变成了可随意取用的生活用水甚至是信众的圣水。
听完林的介绍,大家不免都有些啧啧称奇,怪不得这个洞口就位于溶洞上方,里面却长期干燥,没有被雨水侵蚀。若不是这场大雨百年不遇,可能这洞里住人都没问题,又也许像昂说的,那个溶洞可能原本就是帕瓦沙庙的一部分?那么神奇的古代工程,藏了多少秘密,怪不得两个国家抢到打破头。
最后道理都懂了,可是怎么走出去却成了一个难题。
“有水的地方,自然是顺着水走。”介错说。
林阻止他:“这可不是在森林里,现在外面正是百年不遇的暴雨,地下水道泄洪力度很大,泥沙都可以冲干净,几个人还真不算什么。不知道什么时候大水会冲刷到哪条水道中,万不可乱走,小心什么时候在帕瓦沙河的下游或是BB森林的沼泽地里被发现都说不定。”
我想起沼泽地里的女皇水蛭,不禁打了个寒战:“那怎么办?”
“借光。”林有礼貌地对介错道了一声,没等他回答,突然一手捞过介错腿上蜷着的猫,远远抛向前方的黑暗中。介错捂着胸前衣袋里咪咪乱叫的小奶猫,不知所以,正要发话,只见那只猫从前方阴暗的甬道中一路小跑回来,进入电筒光照范围,跑着跑着就分裂成了两只猫。
大家饶有兴趣地看着这异象,只有昂欣喜地叫道:“琪玛!”
原来是那只猫从前面又带回了一只猫,两只猫步调一致,因而看起来像一只猫,跑到近前才看清原来有两只。而且它带来的不是别的猫,正是林那只训练有素的黑脸猫琪玛。
“有其主必有其猫,都是神出鬼没的家伙。”我嘟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