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章 利弊(2 / 2)
起这头的应该让其他集团的先开口才对,大明的武勋对外人是一伙的,但在内部同样分成几个团伙。
开国一脉、靖难一脉、还有靖难之后的另成一脉,最后还有一个团伙,那就是外戚贵族。
正经来说外戚不算武勋,但因为被封爵,也被划入勋贵集团,自然跟武勋走的近,常常混淆在一起。
而靖难一脉是如今最大的一伙,徐家是这里面的特例,魏国公是开国武勋一脉的,定国公却是靖难武勋。
忻城伯跟平江伯都是建文四年封的爵位,也就是朱棣攻入南京后册封的第一批功臣。
此时的朱棣并未改元马上就册封几个功臣,真正的大封是在永乐二年,因此建文四年这几个功臣应该是交情最好才对。
可偏偏赵武第一个反对陈垚,这就太不厚道了,难怪靖难后代全都满脸鄙视的看着他。
勋贵跟别的集团不同,虽然也看中利益,但更看重名声,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什么事都不干荣华富贵都是有的。
因此利益在他们心中,自然就让步给名声了,就像富人都爱做慈善一样,不是他们不爱财,而是名声对他们来说比财富更重要了。
再说徐光祚这话说的有道理,武勋再怎么说,谁也不敢保证不上战场,你说你不会打仗皇帝就放过你了吗。
不可能的,真到了大战开启,需要京营出动时,皇帝才不管你会不会,你死也要死到战场上去。
“看来大家都愿意了,那我说说利益吧。”
陈垚看见赵武坐下,大家不满后也平静下来说道。
张伦一怔开口道:“还有利益!那阿垚快说说。”
陈垚呵呵一笑道“京营没落武勋自然就跟着没落,五军都督府都成了兵部的传声筒,咱们就算想改变这些,皇上也支持咱们,可咱们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吗?各位想想,如果京营还像土木堡以前那样,除了皇上谁能在咱们头上作威作福?兵部那是笑话,就连内阁呵呵!”
这话激起大家伙的热烈,的确,大明的武勋没落就是从京营开始的,土木堡就算长辈们死绝了,但京营要是没有被于谦改了,武勋还是掌握着话语权。
朱祁钰当年最大的错误就是,北京保卫战结束后没有解除战时的规定,而是让它成为制度延续下来。
若是个有头脑的皇帝,应该在战争结束后恢复五军都督府统领军队的制度,而不是任凭京营被兵部控制,成为文臣一边倒的做大。
这即对大明朝不利,也害了于谦这位功臣,功高震主却无人制衡的人只有两条路,一是造反,二是被诛杀。
如果恢复祖制,那于谦被杀的可能就小很多了,因为你威胁不了皇权了,这还不是你忠不忠的问题,是你有没有这实力的问题。
英宗夺门之变时讲道理于谦是有能力扑灭他的,手握十团营大权的他选择关闭门户不管,是因为不想牵扯进皇权争夺之中去。
他的确是忠臣,可他忘了这事不是你争不争的事,而是你的存在威胁到朱祁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