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知青回城了(2 / 2)
这一切都告诉人们,知青回城了,回到他们阔别已久的家,但是,这个家还有他们得立足之地吗?还有他们的一张床铺吗?
于茵知道大部分的父母还是高兴子女能回到家中,可是现实也是残酷的。
房子就那么大,其他子女结婚生子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远道归来的子女又住在哪里呢?这是让很多父母头疼的问题,也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远的不说,隔壁的黄婶家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本来就不大的几间房,两个小儿子结婚,又生了孩子,还有上学的小女儿,本来就住的不宽敞。
这回大儿子回来,还带回来在乡下结婚的媳妇儿和生的三个孩子,还有一直没结婚的大女儿。
突然多出来的这几口人住在哪?是黄婶子头疼的所在,孩子倒还好,挤挤就能睡。
但是,大人呢?
这几天,于茵看见黄婶儿家院子里进进出出的都在抬着一些建筑材料,这是要在院子里搭临时住房吗?
“婶子,这是要盖房吗?”
“小于啊,这不是大儿子一家回来了,大女儿也回来了,家里实在住不下。找人弄了一些旧的砖头瓦块,大儿子有修房的手艺,先在院子里搭上两间房过渡一下。”
黄婶虽然是笑着说的,但是于茵能看出她脸上的愁苦。
知青返城紧张的不仅是住房,还有工作的问题,户口的问题,孩子上学的问题……
于茵还是很佩服黄婶的儿子的,按政策,结婚的男知青回城是不允许带配偶和子女的,女知青回城能带子女不能带配偶。
这也就是当时很多电视剧里演的,很多知青为了回城,选择离婚,抛弃子女。
于茵不知道黄婶子的儿子是怎么做到的,不仅带回了子女还把媳妇也带回来了。但是,好像除了他本人,其他人都落不了户,就没有商品粮,上学也是问题。
于茵看见过那三个孩子,老大好像五六岁的样子,两个小的是双胞胎,两三岁。
于茵也理解黄婶子为什么愁了,这么多张嘴,吃饭就是个问题。
而黄婶子的大女儿,看起来有三十出头,但实际上才二十五六岁。在云省的这些年,没少吃苦。
唯一庆幸的是,从她脸上看不到麻木与绝望,眼睛里还有光的。这是个特别的姑娘,不然也不会坚持这么多年不结婚,就为了回城。
这一段时间,整个弄堂里说的都是知青回城的事情。
有在当地结婚了回不来的,有离婚以后自己回来了的,还有夫妻两个是不同城市,回城以后分居两地的,还有拖家带口回来的……
走到哪,都是这个话题。
家里因为各种事情吵架的增多了,显得隔壁爱吵架的邻居都不明显了,因为家家都在吵,他们反而不突出了。
知青办是最火的地方,回城的知青急需要一份工作。可是,城里又哪有这么多工作岗位提供,只能拖着。尤其是那些没关系的,除了等待,无计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