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凌云窟的消息(1 / 2)
“属下大意!请玄天君责罚!”
草圣难得看到李复如此冰冷的态度,连忙低眉垂首认错。
他是了解李复的,一旦当他说出这样的话,表示自己一定是有失误被他发现了。
与其在这种时候狡辩惹他不快,倒不如赶紧认错,让他平复怒火。
“哼!你倒是反应很快!”
李复从身侧拿起一本不算轻薄的册子,重重地摔在草圣的身上。
嗒。
册子砸在身上并没有什么疼痛,但掉在地上的响声,却像是重重一锤敲在草圣的心头。
玄天君这么生气的模样…
他已经许久没见过了。
这下,他连呼吸都不敢大声。
“早就说过一旦大唐境内有异常的商业活动,立刻上报!”
“可今年各州接连登记开业的车马行共计三百多家,为何你连一家都没报到我这里来?”
李复强行平复着心中的怒火,可眼中噬人的光芒似乎是要把草圣给生吞活剥了。
而作为压力中心的草圣,却是冷汗直冒却又不知所云。
车马行?
我明明全都查验过,背后根本就没有齐王府的人…
每家车马行也都是由不同背景的商行设立,用于在州内行销自家的货物,并无不妥。
可李复说有问题,那肯定是有问题……
草圣不敢反驳,只得唯唯诺诺地说道:
“属下愚钝…请玄天君明示!”
听到这句话,李复的怒意反倒小了些。
他的性格就是如此,吃软不吃硬,手下越是表现得怯弱,他消气消得越快。
“哼…”
李复走上前捡起那本册子,翻到最后一页,指着上面的名字问道:
“看清楚,京城的这家车马行叫什么名字!”
草圣连忙聚精会神地看去,只见上面工整地写着“京东”二字。
他的脑袋中立刻闪过这家车马行的信息。
是京城东边一家做布匹生意的作坊登记用来运送布匹地…
坊主身份干净,在京城开店已经有十一年,并无不妥。
而且,这是最后第二家成立的车马行,若是此时发现了问题,还能亡羊补牢。
草圣立刻振奋,但他仍然不明白玄天君是如何从名字中看出问题的,还是回答道:
“回玄天君,是叫‘京东’!”
“你不觉得有问题?”
“额…”
草圣额头又冒汗了。
刚刚有点抬头的情绪又丧了下去。
我要是看得出问题,也不会在这里被骂了啊!
早就捧着册子来邀功了。
李复看到他这幅认错的样子,也不忍再去苛责。
“洛阳便是洛阳,叫洛东合理,叫京东就是不行。”
“嗯?”
草圣听了这个解释,心里愈发怪异感十足。
玄天君这说法是不是带了太多的个人情绪?
仅凭一个取名方式也太武断了吧?
何况洛阳本就是京城,叫京东又有何不可?
玄天君莫不是太过多疑了……
“你是否在怀疑本君的判断?”
李复冷冷一眼看去,吓得草圣连忙垂首。
“属下不敢!”
“呵,我自‘枯叶’中出来,最是明白齐王的作派,这个名字一定是齐王的怪趣味所致。”
李复双眼微微眯起,眼神凌厉。
“齐王的这些恶趣味,你们不会明白。”
“滑城城墙边的店铺,就取名叫滑墙北。”
“府上的马夫不叫马夫,叫爱马士。”
“水云间的酒水取名更是五花八门,什么茅台五粮液威士忌芝华士……尽是让人不明所以的名字。”
草圣茫然点头,对玄天君的严肃对待没什么太大的感觉,他仍觉得只要及时出手,是可以将这些车马行轻易压下去的。
以“九天”的实力,想弄垮这些车马行还是不难。
“既然如此,请玄天君给属下一个机会,只需一…不,半月即可,属下一定可以将名单上的车马行悉数除掉!”
听着草圣的保证,李复淡然摇头。
“迟了。”
“京东这个词…是齐王在跟本君示威呢!”
“在这个时候让本君发现破绽,只能说明他已经完成了在大唐境内的基本布局,接下来在那京东车马行等待着本君的,定然是细雨楼的高层。”
听着李复的分析,草圣虽然还是觉得有些牵强,但心里却是已经认可了。
玄天君号称“鬼谋”,“九天”能一步步壮大到现在,他的谋划和布局功不可没。
整个组织中少有人会怀疑他的判断。
“难了,这三百多家里真真假假难以辨别。”
“此时就算全数斩除了这些车马行,其背后的势力呢?你能将他们全除掉吗?”
“钧天君在朝中的斗争已经到了关键时刻,这个节骨眼上,绝不能大动干戈。”
“九天”的发展虽然有李复等人的谋划,但关键还是在于钧天君李倓在朝中为他们提供便利。
没有李倓的皇族地位,“九天”也不能在八年时间内发展到唐国一枝独秀这等规模。
而相应地,“九天”也为李倓争夺皇位提供了鼎力支持。
唐国内斗严重,李倓虽有“九天”相助,可想要安稳坐上太子之位,却也是难关重重。
如今若是将名单上的车马行一扫而空,定然会被其他皇子抓住把柄大肆攻讦。
所以目前任何的行动都不如李倓的稳定重要,绝不能节外生枝。
想来齐王府也正是看到了这个节点,所以才会在此时暴露出自己的布局。
“那我们该怎么办?难道就束手无策吗?”
草圣不甘地问道。
他绝不愿因自己的失察给组织带来严重的后果。
一直以来“九天”在大唐境内都能凭主场优势压制齐王府的西扩之路,若是此时功亏一篑,他又该如何自处?
“静观其变吧,但本君得去一趟洛阳了。”
李复背负双手,遥遥北望。
他不喜欢接近一国的权利中心,所以向来都是坐镇蓉城遥望洛阳。
但“九天”内的庞大情报网能够为他提供及时的信息,加上蓉城与洛阳并不远,所以他的谋划鲜少因时间差而出了差错。
只有这一次…
他第一次觉得若是他在洛阳,说不定便可以阻止。
他若是听李倓的意见,坐上朝中高位……
那么这些不起眼的信息,一定可以更及时出现在他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