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上山下乡(2 / 2)
听到傻柱的话,许大茂脸色更难看了,轧钢厂挺重视部队这批订单的,虽然现在轧钢厂大部分领导的重心都不在生产上,但毕竟大家还要靠这东西吃饭,如果傻柱真的是部队的负责人,自己还真惹不起他。
想明其中的利害后,许大茂也不想在和傻柱继续纠缠,万一傻柱真的是对方的负责人,自己得罪了他还真不好收场。
看到许大茂走后,傻柱也没逗留,转身回到车上,那扫地的老头他又不认识,刚才让人停车纯粹就是看不下去傻茂欺负人。
时光荏苒,距离起风已经过去了2年多的时间,这些年四九城没什么变化,和何大清记忆中的情况一样,68年国家发布了第一批上山西乡的文件,现在全国上下滞留的学生越来越多了,学校停课,这些学生们也没办法上课,只能待在家里,也拿不到毕业证,没办法分配工作。
这种情况积累的越来越多,于是政府对城镇青年进行了有效的社会动员,推动了上山下乡运动的发展,这就是现代历史上很有名的“上山下乡运动”。
现在如今上山下乡可不单单只有北大荒,只要是66、67、68届的在校学生全部都要前往农村,仅仅这一年从城镇出去的人就有几百万之众。
这是全国内现代历史罕见的从城市到农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的。
好在何家68年只有雨水一人符合,但雨水早在66年的时候就被何大清安排进了部队,当时雨水参军的时候很多人还觉得何大清老糊涂了,雨水一个大学生你竟然让她去参军,不过何大清并没有搭理这些人,难不成放任自己闺女不管等在过两年让闺女去下乡种地吗?部队虽然比不上大学,但总比下乡要强的多吧。
四合院这边,院子里面同样有一部分孩子需要下乡,其中就包括了贾家的棒梗,阎家的老三老四。
刚开始街道办通知这件事的时候贾张氏哭死哭活不愿意让自己大孙子去乡下,她自己就是从农村出来的,比任何人都清楚农村的艰苦,尤其是自己大孙子去的还是偏远地区的农村,那条件更艰苦了。
和贾张氏想法一样的住户并不在少数,四合院中大部分住户都是从乡下出来的,好不容易吃上了商品粮,自己孩子也是城市户口,结果现在自己孩子竟然还要回到自己的那种生活,这让大家怎么能接受的了。
不过就算他们在不乐意,结果都不是他们能改变的了的,上山下乡的文件是中央发布的,街道办只是代为传达,他们可没有权利决定谁去谁不去。
四合院中除了聋老太太家,易中海家,剩下的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孩子要下乡,不过就算这次没有他们的名单,等再过几年第二批下乡名单出来也会有人下乡去。
轧钢厂这2年虽然争斗的很厉害,但对于车间的工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许大茂刘海中两人当副主任甚至都没有一年的功夫就被撤职了。
这可把许大茂给郁闷坏了,原本以为自己以后发达了,没想到李怀德在轧钢厂还没折腾几个月的时候就被调走了,李怀德走后杨厂长又重新恢复到了厂长的位子。
不得不说杨厂长还是很有能力的,重新接任厂长之后很快就稳定了轧钢厂的局势,不过他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李怀德会被调走。
许大茂醉醺醺的回到家里,看到门口玩闹的孩子们,心里那叫一个羡慕,在看看自己家扫地的秦京茹,顿时气不打一处来,自己两人结婚都3年了额,结果这秦京茹的肚子愣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秦京茹,你就和王翠花一样,都是个不下蛋的老母鸡,我许大茂上辈子到底做错了什么,找了你们2个娘们。”
正在扫地的秦京茹听到许大茂这种恶毒的话,气的当场眼泪掉了下来,开口骂道:
“许大茂,你就是个混蛋,你简直不是个人。”
秦京茹现在早就不是当初那个刚进城的小姑娘了,和许大茂结婚之后她才明白原来许大茂之前的那副好人模样全都是装出来的,不过为了成为城里人,秦京茹一直都选择忍让。
“不是你的原因难不成还是我的吗?我告诉你,如果过年之前你在怀不上,你就滚蛋,我许大茂这些年就想有个自己的孩子,你要是不能生,我再去找个能生的女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