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心之所愿难得遂(1 / 2)
孙雅的建议曾经让黄无施欢欣鼓舞——他真以为师天泽义子的身份可以让自己一呼百应。可现实情况是,除了几个被逐出师门的劣徒和一些犯了事在江湖上没了立足之地的恶人曾经想过在季言堂寻个管吃管住的去处之外,基本就没什么正经的高手前来投奔。反而还遭人耻笑,说是一个挺好的年轻人,竟然拿着义父的名头来彰显自己,让黄无施大受打击。
杨武北死后,原先也有一些人在私底下议论,甚至有人直言此事必与黄无施有关。黄无施对于这些声音不胜其烦,却又无可奈何。所幸,李喆趁着严戈对黄无施的轻视而感到懊丧、风氏兄弟又比较木讷呆板的机会,率先出手,教训了那些说闲话的人。黄无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久之后便让李喆补了副掌门的空缺。
严戈后知后觉,昔日对自己鞍前马后的李喆,竟然成了季言堂的第二把交椅,个中滋味只有他自己清楚。
黄无施敏锐地察觉到,这李喆倒是杨武北很好的继任者——他更有心机,也懂得利用手段。平日里自己到孙雅那要来了杀人名单,倒是可以让李喆助他一臂之力。
于是找个单独相处的机会,问道:“李大哥,今天这里没有外人,我想问一问你是否知道,杨大哥究竟是怎么死的?”
李喆说道:“之前的小的们中,有几个似乎知道一些他的事情,说他原先是靠杀人谋生的。想必是这种事情做得多了,仇家也就多了。我听人说,他的尸体被发现时,现场一片狼藉,小楼二层躺了好几具尸体,都是死于刀伤。”
黄无施点了点头,又问道:“之前,我无意中发现有些武师私下里议论,说我与杨武北有利害关联,甚至合谋杀人。还怀疑是我暗中处决了杨武北,我知道这事情你也花了心思了,说说看你的看法。”
李喆说道:“这些人听风就是雨,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掌门宅心仁厚,不许他们计较。而我作为季言堂的元老,从开馆的第一天我便在了,季言堂就像我的家一样,我绝不能让这种不好的声音在我们季言堂蔓延开来,所以教训了他们。想想就知道,掌门怎么可能与他姓杨的一起同流合污呢。”
黄无施轻轻摆了摆手,说道:“你们说得都不全对,但也不都全错。我的确曾经让杨大哥帮我一起杀过几个人。你有所不知,江湖上有一份锄奸名单,上面全是一些大奸大恶之人,这些人有的坏在明面上,有的恶在私下里,甚至有的人在人前就装得像个正人君子、武林大侠似的,实际暗地里干了很多坏事。我觉得我们作为江湖儿女,以侠义为本,有必要激浊扬清。所以杀人之事,确实有之,但杀的都是坏人,还会得到一份奖励。而杨大哥显然不安于只赚这么点微薄的收入,进了我季言堂,却还是收不了手,仍然做原来替人卖命的杀人勾当。所以,对于他的死,我和你持相同的观点,我也觉得应该是死于仇杀。可怜杨大哥,一辈子使刀的高手,临死还是死在了刀下。也怪我,若不是蒋错对我有成见,害得杨大哥重伤断手,仇家也不能这么轻而易举地杀他报仇。”
李喆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那说起来,姓杨的死得不亏,能死在刀下,也算是死得其所了。却不知道,我有没有资格与掌门一起惩治恶人,弘扬正气。”
黄无施大笑道:“到底是李大哥,一点就透,我正有此意啊。毕竟很多大奸之徒,身手都还不错,锄之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等闲之辈我也不敢托付;再者,锄奸名单,非常机密,愚笨之人很容易泄露出去。李大哥就是我心目中最好的人选,比杨武北好多了。”
李喆说道:“要论武功,还是姓杨的高我许多。”
黄无施说道:“但是他心术不正,善恶不分,锄奸之余,仍然替人卖命,杀得很多都是良善之人。这种人遭此报应,也是命当如此。李大哥浩然正气,岂是他能比之?”
李喆慌忙拜谢,反复强调自己定要报答黄无施的知遇之恩。
黄无施又问道:“新来的风氏兄弟二人,你与他们也相处了有些时日了,觉得他们怎么样?”
李喆说道:“平心而论,此二人的武功在我们季言堂应该仅次于掌门之下,比严大哥还高出许多,比我自然就更高了些。他俩话不多,似乎有些孤僻,很少与我们这些人往来。”
黄无施点点头说道:“确实如此。说实话,我原先想过把副掌门之位给他二人中的一位,甚至想过设两个副掌门的。就是觉得他们实在有些格格不入,而且了解得不多,所以迟迟没下决定。也是通过这次,才知道是我之前疏于观察,竟没有发现李大哥才是最适合做副掌门的人。后知后觉,还请见谅。”
李喆躬身说道:“掌门太客气了,李喆自当尽心竭力,唯掌门之命是从。”
黄无施说道:“那这样,你平时多帮我留心风氏兄弟二人,最好能靠近他们,知悉他们的想法和秉性。毕竟,他们二人的武功还是很不错的,如果能为我所用的话,就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