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视域:寻视、顾视、透视与观入的存在(1 / 2)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探讨了存在者层面的视角对于理解存在的重要性和影响。文章首先介绍了海德格尔对于存在者存在方式与客体本质的区别,并强调了存在者的存在环境对于存在方式和意义的影响。接着,文中着重关注人类存在者的存在,认为只有通过研究人类存在,我们才能深入理解存在的本质和意义。最后,文章总结了海德格尔存在论的主要观点,并提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I. 引言
A. 背景介绍
在哲学领域,海德格尔是20世纪最重要和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对西方传统理性认识问题进行了大胆的转变,将其转化为关于存在的问题。海德格尔通过存在论现象学的观察方法,提出了独特的\视\的概念,以探索真善美、知情意等认识活动的存在基础。他的思想体系建立在对存在论现象学的深入研究之上,与亚里士多德的\理智直观\、康德的\概念+直观\、胡塞尔的\范畴直观\等传统观点有着显着的区别。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海德格尔存在论视域中的\寻视\、\顾视\、\透视\和\观入\,以及它们与传统哲学中的视角的差异。
B. 论文目的和重要性
本论文的目的是全面分析海德格尔存在论视域中的四个核心概念(寻视、顾视、透视和观入),并比较其与传统哲学中视角的差异。通过这一分析,我们可以揭示海德格尔的独特见解以及其对人与物、他人、自身和世界整体之间存在关系的重要贡献。此外,论文还旨在探讨海德格尔的哲学转向,即从关注存在者层面转向关注存在者的存在。
C. 方法论和研究框架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的方法。首先,我们将对海德格尔的原始着作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存在与时间》和《境界》等重要着作,以确保对其思想的准确理解。其次,我们将比较海德格尔的视域与亚里士多德、康德和胡塞尔等传统哲学家的观点,以凸显其不同之处。最后,我们将分析海德格尔的视域如何揭示存在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对哲学转向的意义。
通过以上研究框架和方法论,本论文旨在促进对海德格尔存在论视域的深入理解,并为哲学研究领域提供启示和借鉴。
II. 海德格尔存在论视域的转变
A. 传统理性认识问题的转换
在传统哲学中,理性认识问题主要关注思维和概念的运作,以及主体如何通过这些思维和概念来认识客体。然而,海德格尔对传统理性认识问题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转变。他将注意力从理性的功能转向了存在本身,以探索人与世界之间的存在关系。海德格尔强调存在是通过存在者与存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实现的,而不仅仅是主体内部的认识活动。
B. 存在论现象学的观察方法
海德格尔通过存在论现象学的观察方法,对存在进行深入研究。他将存在视为一个基本问题,通过观察存在的现象来揭示其本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现象学强调观察和描述,而非解释和推理。他试图超越传统哲学中对存在的抽象和概念化,而是通过对存在现象的准确观察和描述来揭示存在的本质意义。
C. \视\作为\主体间性\的\寻视\
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视域中,\视\被赋予了特殊的重要性。\视\被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它不仅仅是主体对客体的知觉和认识,更是主体与他者之间建立联系的途径。海德格尔将\视\视为一种存在方式,通过\寻视\,主体能够超越自身的孤立存在,与他者相遇并与之交流。
\寻视\是主体主动地去寻找他者的存在,并试图揭示他者的存在意义。这种\寻视\不是简单的外部观察,而是通过对他者的感知和理解,与他者进行情感和理解的沟通。通过\寻视\,主体能够超越自身的视角,拓展自己的存在领域,体验到他者的存在与世界的多样性。
\视\作为\主体间性\的一部分,强调了主体与他者之间的关系。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是与他者共同存在的,没有孤立的个体存在。在\视\的过程中,主体与他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主体与他者之间的关系。
此外,海德格尔还探讨了\顾视\、\透视\和\观入\这些与\视\相关的概念。\顾视\强调主体倾向于关注自身的存在,\透视\则是通过对他者的洞察,超越外表现象,揭示其内部的存在意义。而\观入\则是主体将自己的存在融入到世界中,成为整体存在的一部分。
这些\视\的概念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们不仅揭示了存在与存在者之间的关系,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主体与他者、自身与世界之间的连接。通过\视\的过程,我们能够超越传统理性认识问题的狭窄范围,更全面地把握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总结起来,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视域的转变包括从传统理性认识问题的转换到对存在本身的关注,以及通过存在论现象学的观察方法来揭示存在的本质。其中,\视\作为\主体间性\的\寻视\是海德格尔关注的重点,强调主体与他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这些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存在与存在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哲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III. 海德格尔存在论视域的内涵
A. 寻视的感官切入与思想生发的过程
寻视是海德格尔存在论视域中关键的概念之一,它强调了主体对他者存在的感知和理解。寻视不仅限于简单的外部观察,更重要的是主体通过感官的切入,通过与他者的接触和交流,从而产生思想的生发。
在寻视的过程中,主体通过感官接收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通过与他者的互动,将这些感官刺激转化为对他者存在的认知和理解。这种感官切入不仅仅是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更是对自身与他者之间的关系的感知,以及对自身存在的反思。通过寻视的感官切入,主体能够超越自身的限制,开启对他者存在和自身存在的思考和探索。
思想的生发在寻视的过程中得以实现。通过与他者的接触和交流,主体思维的活动得以启动,产生新的思想和观念。寻视使得主体能够超越传统的理性认识,获得对存在的更深刻和全面的理解。思想的生发不仅表现为对他者存在的洞察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对自身存在的反思和重新审视。
B. 顾视的全面把握个体存在样式和可能性
顾视是海德格尔存在论视域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强调了主体对个体存在样式和可能性的全面把握。顾视不同于传统的理性认识,它不仅关注事物的外部表象,更重要的是关注事物背后的存在本质和内在意义。
顾视是一种超越表象的观察方式,通过对事物的全面把握,主体能够发现事物存在中的各个方面和层面。顾视不仅包括对事物外在表象的观察,更涵盖了对事物内在本质和意义的理解。通过顾视,主体能够超越传统认识的局限,深入揭示事物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顾视还与个体存在的可能性密切相关。海德格尔认为,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存在样式和潜在的可能性。通过顾视,主体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探索个体存在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发现个体存在中的潜藏的可能性和可能的出路。顾视使得主体能够看到事物和个体存在的更广阔的视野和可能性。
C. 透视的深入洞察真理的存在层面
透视是海德格尔对存在论视域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的提出。透视强调了对真理的深入洞察和存在层面的理解。在透视的过程中,主体不再局限于外部表象和现象,而是通过深入洞察存在的内在本质,揭示事物和个体存在的真实面貌。
透视不仅包括对事物的现象层面的观察,更重要的是关注事物存在的真理层面。通过透视,主体能够超越传统认识的局限,直面存在的困境和挑战,从而真实地洞察存在的本质。透视使得主体能够揭示事物和个体存在的真相和内在意义,获得对存在的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在透视的过程中,主体的思维和洞察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对存在的透视,主体能够超越传统理性认识的界限,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透视使得主体能够更全面地把握存在的本质和真理,以及事物与个体存在的深层关联。
D. 观入的超越之路与存在关系的显露
观入是海德格尔存在论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强调了主体将自身存在融入到世界中的超越之路。观入不仅仅是对外部世界的观察,更重要的是通过将自身存在融入到世界中,实现存在关系的显露和建立。
通过观入,主体能够超越自身的孤立存在,将自身纳入到世界的存在之中。观入使得主体能够与他者和事物建立起存在关系,体验到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观入,主体能够超越传统认识的狭窄范围,扩展自身的存在领域,获得对世界的更深入的认识和体验。
观入的过程涉及到主体的情感和理解的沟通。通过观入,主体能够与他者进行情感和理解的交流,共同探索和发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观入使得主体能够超越自身的视角,理解他者的存在和意义,以及个体和世界的关系。
观入也表明了主体与世界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通过将自身存在融入到世界中,主体能够感知到世界对其存在的影响和塑造力。观入使得主体认识到自身在存在中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与世界共同承担的存在关系。
综上所述,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视域包含了寻视、顾视、透视和观入等概念。寻视强调了主体对他者存在的感知和理解,以及思想生发的过程;顾视强调了对个体存在样式和可能性的全面把握;透视则强调了对真理的深入洞察和存在层面的理解;而观入则强调了主体将自身存在融入到世界中的超越之路和存在关系的显露。这些概念共同构成了海德格尔对存在论视域的深入研究和思考,为我们理解存在与存在者之间的关系和哲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IV. 海德格尔存在论视域与西方传统哲学中的差异
A. 与亚里士多德的\理智直观\的比较
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视域中,寻视、顾视、透视和观入等概念与亚里士多德的\理智直观\存在一定的差异。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通过理性思维和获得知识的能力来认识世界。他将认识分为两种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基于感觉和经验的知识获取方式,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外界的刺激,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感知和表象。理性认识则是基于推理和思考的知识获取方式,通过思维和推理的过程,从感性认识中进一步推导出普遍的真理和原则。
相比之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视域强调了主体与他者存在的互动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性。寻视并不仅仅局限于理性的认识,它更强调主体通过感官的切入和与他者的接触来获得对他者存在的认知和理解。顾视、透视和观入的概念也强调了主体超越理性认识的限制,通过全面把握事物的多个层面和将自身存在融入到世界中来实现对存在的深入洞察。
此外,亚里士多德的\理智直观\更注重对真理的理性追求,强调通过推理和思考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原则。而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他关注的是个体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主体与世界的关系。海德格尔强调的寻视、顾视、透视和观入的概念更加强调主体与存在的情感联系和存在的内在意义。
B. 与康德的\概念+直观\的比较
在康德的哲学中,他提出了\概念+直观\的认识方式。康德认为,人类的认识是通过概念和直观的结合来实现的。概念是理性思维的产物,是对经验进行概括和归纳的基础。而直观则是感性认知的产物,通过感官刺激来获得对事物的感知和表象。
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视域相比,康德更强调理性思维和概念的作用。他认为,只有通过概念的归纳和理性的思考,人类才能获得普遍的真理和原则。康德的\概念+直观\模式更偏向于理性主义,将理性思维作为主导,通过概念对感性认识进行整合和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