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合计合计(1 / 2)
董赫的离职,已是板上钉钉,再说了,董承乾也不可能容忍,竟然有同族子弟,眼红自个的家产。
如果真是他还能身体力行,每天能坚持做面的话,好恨不得让董赫立刻就走。
但好汉不提当年勇,为了自己,为了董记面馆,为了这个家,为了董啸,他得忍着。
至少,得给他三个月时间,招新的家族子弟进来,进行最基本的哪怕是五六种面食制作的培训。
而且,董承乾也有预见,这一走,肯定不是董赫一人了。
面馆里,面食师加上尚在学习阶段的学徒面食师,一共九人,炒菜做稍子的厨师,一共六人,这组成了面馆的最核心最基本的队伍。
这九位面食师,有4位跟董赫关系很好。如果董赫走,这4位必然会陆续离开。
董承乾不仅仅是再招一个厨师补董赫的空缺,而是,要至少招5人以上,并在三个月内,通过一带一的方式,把他们全部培训成合格的面食师傅。
当然,但凡是潞城男人,尤其是董家男人。会做十几二十来种面食,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但事实上,却不是那么一回事儿,由一个非常优秀的居家男人,家庭妇男,变身为面馆的面食师,还是一个非常辛苦的熟练过程,关涉到眼明、手快、心灵、记忆力好、判断力足的问题,毕竟,这做饭,可不是拿仪器量,基本上都是面食师和厨师的手感和感觉。
没有手感和感觉,永远成不了一个好面食师,或者好厨师。
做家庭妇男,你可以尝一尝,淡不淡,盐不盐,熟了没有。
如果你是一个面食师,或者厨师,也这样做,那就简直搞笑了。
看食材烹饪的状态、色泽、声响,那就完全能够判断出这些问题了。
美食,是做出来的,不是尝出来的,尝出来的,只是美食家,不是大厨。
……
董承乾、崔凌玉、韩执敏和董颜,在董赫找董承乾提出离职后的第二天晚上,就召开了一次临时面馆会议。
如果是放在以前,这事情,董承乾自个儿就办了。
为啥呢?
这就是拥有家族的好处。
龙城专门有一处偌大的房子,规模跟一个中等规模的中学学校差不多,位于董家子弟共同的祖宗祠堂附近,可以说是整个董氏家族共有的资产。
爷爷董玉则和董坤源病退康复后,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就是这处地方了。
这处地方,当然不是养老中心了,因为董氏家族的观念基本上还是很传统,养儿防老,就算是没有儿子,女儿也要招一个上门女婿来养老。
而住到养老院,至少在龙城董家,那是子孙不孝的一个标志。
所以,老人们都坚决的拒绝住到养老院中。
但这种主要用于老年人聚堆儿起来,看电视、打麻将、玩桥牌、打打球、侃侃大山、读读报、看看书的地方,那绝对不能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