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还债(1)(1 / 2)
十
马难生前脚进办公室,李尖端后脚跟进。
“您是马专员吧?我是啤酒厂厂长李尖端。我有要事找您汇报。”李尖端自报门户。
马难生虽说来聪江只有几天时间,但是李尖端的大名还是有所耳闻。百闻不如一见,李尖端给人第一印象就是精明、精干。
马难生示意坐下。
啤酒厂是聪江的纳税大户,聪江地直机关工资全靠这家厂和烟厂两家企业支付。如果啤酒厂和烟厂打个哈欠,聪江财政就要感冒。有人把聪江的经济戏谑为“两李经济”。两李,一个是李尖端,另一个是烟厂厂长李寻思。
李尖端坐下后,将手里一份合同书递给马难生。“马专员,您看这份东西。”李尖端焦急地说:“现在时间紧迫,人家要来收厂,我们束手无策。”
这是一份啤酒厂为纸厂贷款担保合同。
同为企业,为什么啤酒厂要为纸厂担保?因为纸厂是新上马的在建企业,是在“兴工强区”的战略指引下,通过计委立项,向上争取到的大项目并列入全区十大工程之首。王清江对这家企业寄予了厚望。建厂初期,王清江住在厂区、督在厂区,指挥调度,协调关系。有他督阵,各职能部门一路绿灯,“三通一平”很快到位。厂房拔地而起,机械陆续进场,新招工人步入车间。前期投入2个亿。一切就绪,就是不见机器运转。什么原因?资金不足,还缺口2个亿。
缺口太多,聪江上下一筹莫展。王清江让韦旺去化缘。
区内几家银行的头头躲了起来。
人怕当面,惹不起躲得起。
不错,银行有的是钱,但不敢投放。银行也有难言之隐也有自己的利益,让银行去干锦上添花的事,愿意干。凭什么要他雪中送炭。雪中送炭是政府民政部门的事。没办法,到省城找到了投资银行,可以;但有一个条件,必须担保。经验教训人,不担保的贷款是没有回报并有风险的贷款。有担保就不怕你不还钱,即使企业破产了,也没有损失。这就是经验。现实教育了人,大家都学乖了,有风险有回报的事有人干,有风险无回报的事没人干。市场经济年代,必须长有一颗经济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