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历史曝光电台:九个皇帝都自闭了 > 第195章 作弊与反作弊

第195章 作弊与反作弊(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高武:全系天才的我还开挂  每周一个任务,从闪婚女神开始  穿越七零,我的百万物资消失了  娇娇王妃:全盛京都在磕cp!  开局觉醒金卡炼狱,我将无敌于世  漫步诸天  穿成恶毒女配后,我只想做咸鱼  仙穹之上  玄幻:查看人生剧本,开局圣级功法  为了无敌,绑架三千圣女! 

别看他和长孙皇后感情很好,甚至于长孙皇后想要像前朝的独孤皇后那样干政,他估计也不会说什么。

但若是背后的长孙家族,敢有什么轻举妄动的话,那他李世民肯定不会留情面的。

长孙皇后也清楚这一点,非但没有干政,还主动抑制外戚,叫自己的哥哥长孙无忌辞去高位,不要管事。

可以说,贤惠得不能再贤惠了。

有这么好的榜样在这里,后面竟然还是出现了外戚干政,实在愧对他这个先祖啊!

想到这,他又不由对着旁边的李承乾,道:

“承乾,你以后要记住教育后代,要以父皇与母后为榜样,杜绝外戚干政,懂吗?”

“呃......懂了,父皇。”

李承乾在短暂地愣神之后,果断地点了点头。

他可不敢瞎说什么。

......

大明位面,公元1390年。

“武举,不能只局限武艺,还得考察策略,否则那只能是一名武夫了。”

朱元璋如此评价道。

大唐,或者说武周时期的武举,主要侧重于技勇,重点是马上枪法,突出的是个人战斗力。

但是武举想招的是将才,一名将才可不能单单只有个人战斗力,还得懂策略,知道如何指挥军队。

所以到了宋朝,武举开始不仅要考武艺,还得考军事策略,比如兵法之类的。

中间的元朝,武举被短暂废止。

直到如今的大明,武举才再次兴起。

并且,朱元璋还为此规定武举要“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

如果一开始的答策不及格,那么后面的武艺考试,就不能参加了。

其实他这样做,也是有私心的。

就是想要“重文轻武”,防止“武力”对自己的皇权构成威胁。

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武举出身的地位不及文举的进士,其重要性也不如文举。

甚至于,到现在像样的武举制度,都没有定下来。

什么时候开始考,完全看皇帝哪一天心血来潮,下令开始武举。

再加上大明的军职多半是世袭,或者从行伍提拔上来的。

所以,武举选将,只是作为补充形式,真正通过武举,成为将才的人,并不多。

......

大清位面,公元1689年。

“文和武,并不矛盾。

文科举人可以改考武科进士,同样武科举人也可以改考文科进士。

如此,文武两途,各展其所学,皆得真才矣。

就像那熊廷弼,文武双全,大才也!”

康熙如此感叹道。

清朝的武举,基本上沿袭了明代。

不过对于很多武人来说,内场的策论,比外场的武艺难太多了。

为此,康熙还减少了内场策论的数量,缩小了考察范围,相当于降低了不少难度。

即使是这样,还会经常出现外场成绩突出,内场成绩不及格,被淘汰的场景。

这让康熙那是十分头疼。

于是,他要求打破考试当中的界线,提倡文武交叉考试,这就能有文武兼备的人才了。

就像那明朝的熊廷弼一样。

他先是在武乡试上夺得第一名,成为了武解元。

不过由于武举不受重视,于是他愤然弃武从文。

但明朝并没有武举人能考文进士的规定,于是他再次参加文乡试,又夺得第一名,成为了文解元。

次年他又参加文科会试,成为进士。

身兼文、武双科解元,这在整个科举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随后他在抗击后金入侵的过程中,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被誉为“辽东三杰”之一。

只可惜,在明末那种环境下,熊廷弼还是死在了党争当中。

如若不然,他大清想要入关,也得费点劲。

而正是有熊廷弼这个例子在前面,康熙想要效仿,通过科举筛选出文武双全的人才。

只不过,他的提倡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文武科举之间的壁垒反而越来越厚了。

“唉!”

想到这,康熙不由叹了一口气,道:

“若是百年之后,文人不能武,武人不能文,又该如何指导军队,抵御外敌?”

听到康熙,旁边的雍正也不由在心里暗叹了一口气。

虽然康熙已经看出了武举所存在的问题,但后面的皇帝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

甚至于,反而一味迁就武举。

康熙降低了内场的难度,后面乾隆又进一步降低了难度。

到了嘉庆时期,武人不能文的问题越发严重,最后竟然索性废除了策论。

内场的考试,仅仅要求默写《武经七书》中的随意指定一段,大概百来字。

可以说,内场考试完全沦为了形式上的存在。

原本社会上就有歧视武人的风气,被这一改,就更加歧视了。

从而,进一步使得文武兼备的人才越来越少。

这也是清朝中后期,能够出将入相的人才极为匮乏的原因。

这反应在军队上面,就是清朝部队的军事素养越来越低,战斗力大不如前。

就比如后期的清兵,面对西方列强的时候,可不仅仅只是在热武器上打不过,哪怕是直接拼刺刀,同样是打不过。

甚至是自己人,太平天国也一样打不过。

最后还是中外政府联合绞杀,加上太平天国内部的矛盾,才让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当然,部队战斗力低,肯定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但将领的素养,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

画面继续。

【而到了宋朝,科举的公平性又进一步增强了。】

【早在武则天时期,科举就曾经出现过糊名制,不过后面没有推广开来。】

【所以,唐朝科举通常是不糊名的,阅卷人知道考生是谁。】

【而这,就存在提前贿赂阅卷人的可能性了。】

【并且哪怕不贿赂,同样可能会影响阅卷人的评判。】

【就比如诗仙李白与张三,哪怕写了首一模一样的诗,在阅卷人知道考生具体是谁的情况下,诗仙李白的评分大概率会更高一些。】

【也就是说,考生平时的名气与声誉,同样会影响阅卷人的判断,但这种判断是极为主观的。】

【所以,到了宋朝之后,开始全面糊名。】

【将考生名字一栏给糊住,不给阅卷人看,待评完分后,再撕开糊住的地方,进行统计。】

......

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确实要糊名,不然恐怕又要起魏晋清议的风气了。”

隋文帝点了点头,认同道。

汉末的“清议”,好歹是反宦官、外戚,还属于正常的范围内。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系统是我前女友,她想弄死我 赶我去封地,成了最强藩王 贞观魂之一统山河 神州大陆之我能召唤文臣武将 回到古代打江山 碧血桃花烟 大明:朕杀敌成神 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 围困寺庙抢尼姑!皇长孙他疯了? 封神后传,我代人皇伐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