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建立王朝,大封百官(2 / 2)
李骏不是那种疯狂的皇帝,有事没事都要开个朝会刷存在感。
有那时间搞早朝说点鸡毛蒜皮的事情,不如多做点实事,那不香吗?
在他的力主之下,早朝改为巳时召开,而且规定五日一次小朝会,一月一次大朝会,如果有特殊要求再另外通知。
第一次朝会,主题自然是册封百官。
大家跟随自己多年,勤勤恳恳,现在到了丰收的时候,自然是望眼欲穿。
大唐第一次大朝,在京六品以上文武官员都来了。
官职其实早就安排好了,毕竟是从王国升格而来,加上李骏放弃了以前的三公九卿制度,所以基本上没什么好说的。
由太子李纯宣读了官职的安排。
让李纯休息了一下,喝口水,然后到了重头戏,爵位的册封。
李纯为东宫太子,刘慕为皇后,何莲、张颖、穆桂英、黄月英和貂蝉为正一品贵妃,协助皇后执掌后宫。
剩下的女人们都被册封为妃,享受正二品的品级俸禄。
都是跟随自己多年的女人,李骏不想亏待谁,贵妃都是跟随自己最久的女人,当然黄月英是个特殊的存在。
自己两世的女人,哪怕因为一些情况不能封她为皇后,一个贵妃还是少不了的。
何莲和张颖原本是不愿意走到台前的,不过被李骏软磨硬泡,加上炮火攻击。
最后两女无奈“妥协”了,这两个女人妥协,像严槿、大小徐氏也就不说什么了,安心接受了册封。
不过李骏没有给儿子们封王,只是下令给内阁女儿们册封公主,享受俸禄,但是没有封地食邑。
李骏的理念就是儿子都是男人,要什么得自己去争取。
能够从小享受皇家的供养已经很好了,成年以后,所有皇子必须自己努力,包括太子在内。
不努力的皇子就老老实实当个米虫,拿点皇家产业分红就行了,不要去祸害百姓。
接下来就是功臣的分封了。
第一档是岳飞、王猛、郭嘉、戏志才、张辽、高顺、于谦、海瑞、程昱、田丰、沮授、赵风、黄忠等人为正一品传命侯,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第二档是典韦、宇文成都、文聘、秦琼、尉迟恭、甘宁、刘仁轨、诸葛瑾、甄俨、甄尧、糜竺、马钧、国渊等等一众数十人为正二品品国公,爵位可传三代,三代按推恩法,逐代递减;
接下来一些投靠较晚,又有功绩的文臣武将为正三品侯爵,爵位逐代递减。
再下面的爵位就不能传代了,更多的属于安慰性质了。
所有爵位只有俸禄,没有封地食邑。
“分赃”结束,进入了早朝最后一项,李骏宣布了关于政事的决定
“农部和学部自即日起独立为部,不再隶属于户部和礼部,尚书同为内阁阁臣;”
“自今日起成立立法院,掌管大唐所有律法的制定,具体人员构成另外宣布。”
李骏最终确定的第三极就是立法院,将立法权从刑部、大理寺剥离出去,单独成立机构。
这样内阁及下属机构就只剩下行政权和执法权,这样就形成了三权分立。
最后一项结束,李骏这就宣布了退朝,结束了大唐帝国第一次大朝。
回到后宫,换上一身常服,李骏瘫坐在床榻之上
“这上大朝还真是累,端坐在那里这么长时间。”
刘慕温柔地帮李骏脱下靴子,白了他一眼,嗔怪道
“陛下还真是娇贵,大臣们可是站了这么久呢。”
“皇后可真是不给朕面子。”
“时常劝诫陛下这本来就是臣妾作为皇后的责任。”
“还是我们慕儿最贤惠了,好了,朕也该忙了,皇后先退下吧。”
“诺,臣妾告退。”
等刘慕退下,黄月英和辛宪英两个小秘书便捧着奏折前来了。
大部分事务都由内阁处理了,送到李骏案头的都是一些比较重要的。
李骏打开奏折,第一项就是关于立法院的人选。
这个方面李骏早就考虑好了,立法院长的后面他写下了曹操的大名,同时写下了立法院长入内阁的批语。
打开第二本奏折,是关于交州刺史的人选问题。
李纯作为太子不可能再担任交州刺史了,那就需要一个人前往交州接任。
李骏思索片刻,写下了刺史曹昂,交州长史兼南海太守李承。
只不过这个任命的人选只是提议,最终决定权在内阁全体会议。
十几份奏折一份一份细细批阅完,便到了晚饭时间。
从一开始李骏就要求建一个大饭厅,让自己的女人们还孩子们一起吃饭。
老是分开吃住,时间久了大家感情就生疏了,感情淡了,就容易生出龌龊来,这是李骏不想看到的。
登基之时的喧嚣过去,剩下的就是平淡的日常。
太子李纯回朝之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学着如何处理国政,而是被李骏直接打发到了江南坐镇。
余杭的一系列开发已经见到了成果,今年的粮食产量整整提高了五成,这还是大量荒地没有完全开垦的结果。
因此李骏当初的江南开发计划再次被提上了日程。
江南开发如此重要的事情,就必须有一个重要人物坐镇,李骏没有犹豫,直接选择了李纯这个太子。
李纯在南下的路上还在回味出京前李骏对他说的话。
在李纯对于李骏让他去江南之事提出疑问的时候,李骏一脸严肃地看着他,语重心长地说道
“我们大唐走到今天靠的是什么?是强军猛将?还是武器装备?都不是,是民心归附,这是根本,而你作为储君就不能忘本,要知道百姓在意的是什么。”
“百姓的要求很简单,他们最在意的就是吃饱饭,谁如果砸了他们的饭碗,让他们饿肚子,他们就会揭竿而起。”
“江南如果开发出来,其粮食可以喂饱天下半数百姓,如此重要的事情,就是朕亲自去也不为过。”
“只可惜朕走不开,这才让你代表朕去,好了,你下去吧,去好好想想,如果你想不通朕会很失望。”
被父皇一顿教训,让李纯感觉无地自容,回到东宫之后晚饭都没吃,坐在书房里一遍一遍地在纸上写着那句话
“民以食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