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来点小清趣(1 / 2)
两个人折腾完,好好的一盆热水也折腾凉了。
温婉硬着头皮把澡洗完,然后换了一身白底蓝花的素色裙子,裙子剪裁的十分合身,是上次去熙华阁量体裁衣挑选的花样,这件还是第一次穿。
纯白绸布,靛蓝小花,将她的身段包裹得愈发婀娜,娴静时恰如一尊静立的青花梅瓶,光是摆在那里压根看不够。
尤其是此时此刻她头发还湿漉漉的,未干的青丝犹如浸了墨汁,更乌黑油亮。
崔简热辣辣的目光臊得温婉脸红,她兀自拿了一条干巾帕,坐在一旁的藤椅上绞干头发。
崔简一时手痒,起身走到温婉身侧,将她手上的巾帕夺了过来,展开直接蒙在她的小脑袋上,狠狠挼了两下。
柔顺的湿发被揉得蓬了起来,凌乱而不失美感,尤其是在那张月盘小脸的衬托下,如山雨欲来时压在头顶的一丛乌云。
世子一看就是没给女孩子擦过头发,手法略显生疏,毫无章法。
温婉早无力吐槽,省了自己动手,其实她还是有点享受的。
过了会崔简道:“待会我有事要出去一趟,你若是觉得无聊,可以出去走走,但是得让侍卫跟着。”
出门在外,自然没有那么多的规矩要讲,而且她在京中,一直不怎么能出来走动,此次来景州,可以让她不受拘束,出来玩一玩。
温婉眼中似有珠光,熠熠闪烁道:“沈先生说要带我去见他母亲,我可以去吗?”
闻言,崔简的手一顿,半晌后淡淡道:“干什么?”
“沈先生说他母亲是蛇医,要给我看看伤。”温婉说着,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脚,伤口处隐隐有些溃烂,痒得厉害。
崔简当然也看见了,他微微颔首道:“可以,不过不要耽搁太久,天黑之前赶紧回来。”
“我知道的。”
没过多久,沈随云果然来敲门了。
“婉儿姑娘在吗?婉儿姑娘……”沈随云敲了两下门,没想到开门的却是崔简。
沈随云愣了一下,“你还没走啊?”
崔简含眸凝视他,有些怀疑,“你等我走了想干什么?”
“没想干什么,我是来找婉儿姑娘的。”说着,沈随云瞧见崔简身后走来的温婉,眼前一亮,道:“婉儿姑娘!”
“沈先生。”温婉朝他行了行礼,然后对崔简道:“世子,那我去了。”
崔简垂眸颔首,送温婉出了门。之后,又叫来两个侍卫,让他们远远跟着保护她。
-----
景州的街市虽不如京都繁华,商铺也不像御街旁那样鳞次栉比,但亦有一番人间烟火气,摆摊的小贩操着北地特有的浑厚腔调,一路走一路半吆半唱。
与她幼年记忆里的巴蜀风貌又不一样。
沈随云幽默风趣,能言善道,对景州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熟稔于心,又时常能引经据典,将史书中的故事结合眼前风物讲得娓娓动听,竟无片刻的冷场。
此前,温婉听崔简说过沈随云的事情,知道他是被革除功名赶出京城的,还有些替他感到惋惜。
但他这个人,示于人前的一面永远是嘻嘻哈哈的,还真不像是刚刚被革除功名的进士。
真是叫人看不透……
看不透崔简是因为他深沉,看不透沈随云是因为他太旷达了。
只有她,心思浅显到一眼能被人看穿。
温婉本想问问沈随云为啥能每天这么开心,难道他真的不在意自己被革除功名的事?
但想了想,又怕人家是故作坚强,揭了人家的伤疤,故只好作罢。
出门的时候,温婉并没有戴帷帽,是以这么个大美人出现在大街上,极其抢眼,路过的人无论男女老少,瞧见了心里都要暗叹一声。
还有些人只顾着回头看她,连迎面而来的泔水车都没注意到,闹得个人仰马翻。
温婉还是头回遇上这种情况,难免有些慌张。
记忆里第一次有人夸她漂亮,还是夔州的邻家叔翁。
叔翁对阿爹道:“你家这个小丫头长大了可是美人啊,一点也不像你跟你媳妇生的。”
一点不像。
阿爹只是干干地一笑,然后在她的头上摸了一把。
……
后来,她被困在三曲巷的朱楼里,又被崔简养在翠园之中,从未像现在这样走入市井。
直到此刻,她才知道杜十娘说的都是真的,她的容貌足以引起轰动。
路边,两个乞丐正伸着破碗,问过路行人乞讨。
“行行好,给点吧,给点。”
得到的回复大多是“去去去,别挡着路。”
只有一个书生和一个姑娘,一人往他们碗里丢了一个银锞子。
二人相视一眼,反应了半晌,这才向沈随云和温婉道谢道:“谢谢公子,谢谢小姐。”
沈随云叹了一口气,先行离开了。
温婉连忙追上去问:“先生何故唉声叹气?”
沈随云道:“哀民生之多艰。”
这七尺书生的形象瞬间高大了起来,温婉跟在他身后赞誉道:“先生悬壶济世,还有慷慨解囊的气度,真是令人钦佩。”
沈随云摆了摆手,“哪里,反正花的是崔简的钱。”
“……”
待这二人走远,两乞丐才回到墙角并排蹲下,其中一人搔了搔脖子后面的虱子道:“恁有没有觉着刚刚那个妮儿,长得特像一个人
那人瞪大了眼睛,“恁也发现了?”
紧接着,二人异口同声,“像少主。”
准确的说,是像少主十几岁那会。
“怪事,就咱们少主那长相,这世上还有人能跟她长得像嘞?”
“大概美女都长这样吧。”
“噫!恁说得对。”(豫州小兵/作者皮一下哈,口音欢迎河南的宝子纠正。)
……
沈随云的家住在城西,一间并不算大的小院,院子里种了一棵银杏,有两人合抱粗,此时绿叶华发,倾盖如云,投下半院阴影。
沈母正在竹子所搭的药架上翻晒草药,远远瞧见一个欠欠儿的身影,就知道是她儿子回来了。
只是这身后,怎么还跟着一个姑娘呢?
她这个儿子从小到大没怎么让她操过心,读书更是不用催,聪明劲是有了,就是吧,对这男女之事很不开窍,以前十里八乡的姑娘,仰慕他才华的,时不常来丢个手帕汗巾什么的,这小子全挂墙头,贴了张招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