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搬家(1 / 2)
众人的脸上有了同情的神色:可不是么!这样算下来,读书一年就得要花掉三四十贯钱,那么好的宅子,没几年就会被花费完了,估计以后六房就跟七房一样,渐渐成了破落户,要不怎么说读书不是一般人读得起的呢!
“既然读书那样费钱,栖侄儿为什么不去找个营生来养家糊口,这劳什子的书,不读也罢!”
说话的是四房长子宋沁,四房的生意做的满县城都是,但也都是些小生意,靠苦力挣钱的,像做木匠活的、补修房屋的、打铁的、卖豆腐的、摆小摊的、等等。
真真体面能挣钱的生意,像开酒楼、卖盐、卖粮、丝绸这样个大生意,宋家人是插不进去手的。
宋栖笑了笑,并没有直接回应宋沁的话,反而问他:“沁叔去年花费了大力气要弄些官盐来卖,为何最后不了了之了?”
提起来这件事,宋沁也变了脸色,去年有人给他透了个消息,说是官府要放出些小数目的盐引,让一些像他们还样的小商贾去争取,他和父亲兄弟商量过后,决定去试一试。
要知道当初老太爷在机缘巧合之下,也只是得了些盐引,短短三年之间,就挣下近千亩良田的家产,可想而知这其中的利润有多大。
但是没想到,他们四处奔走,花钱送礼,前前后后花了近百贯,事情终没有成功,银子也打了水漂,那都本来是他们一家子要置办宅子的钱啊!
反而城南的孙家,将家里的一个小闺女和一个外甥女都送去给当官的做妾,反而轻轻松松的拿下了盐引。
一年过去,孙家又是买地又是买宅子的,自己家反而住的地方都越来越挤,四房气的牙痒痒,却也毫无办法。
这件事是四房最痛的伤疤,这回被宋栖提起,一个个脸色都跟臭狗屎似的。
“那件事本身就成不了!”宋七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其实说白了,最关键的一点,是咱们宋家没有根基,但凡我们家有个能与当官的平起平坐的人,宋家子孙在外也不会被人欺凌。
“老太爷先前创下的家业虽然很可观,但到曾子曾孙手里,那就少的可怜了,我们若再不寻求出路,子孙们都得回乡下去佃别人的地来过活了。
“父亲一生读书,虽然最后拼死只中了个举人,但他去后这三年为家族挣来的好处,在座各位长辈应该心知肚明。
“我手里产业虽不多,但简朴些,也还读得起书,若我能像父亲一样,中个举人什么的,那族中子弟以后不管是经商、做伙计账房、还是读书求功名,都会便宜很多,这也是老太爷当初全力支持我父亲读书的原因,我若将来中了举人,不说别的,只在榆林县,也再不会有人小瞧了咱们宋家人!”
宋栖说完又向各桌长辈拱手作揖:“侄儿以后一直会继续读书科举,不考到中举人,可能永远都不会帮到诸位长辈和兄弟,还请各位长辈亲人们见谅!”
这一句话,将还打借钱主意的族亲们早早的拒之门外,宋婉梅和赵祈安相视了一眼,都在心里给宋栖竖了个大拇指。
宋婉棠低头思索半天,突然恍然大悟:这就是姐姐说的先发制人吧!
辞别宴结束,一家子将借来的锅碗瓢盆、桌椅板凳还了,早早收拾完睡下。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齐庄头早早赶着牛车过来,他身后跟着他的大儿子,也赶着辆牛车,
专门来帮宋家兄妹拉最后一次东西。
前面的几次也都是齐庄头帮忙来拉的,加上宋栖借四房的牛车,所以东西才运的这样快,完了宋栖又送四房几件家具,算作是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