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狐朋狗友(2 / 2)
交通出行,这时候的马路上基本看不到汽车,一家人能有一辆自行车已经是一笔很大的财富了。
最具时代印迹的画面,大概就是每天早上上班的时间和下午下班的时间,在马路上看到一片自行车的海洋,画面也是十分壮观。还有一个爸爸骑着自行车,前面横梁上坐一个孩子,后座上坐一个孩子,就是那时候的\自驾游\了吧。
不同于后世,在那个年代,私家车几乎是没有的。公交车虽然有,但是也和后世的完全不一样。
这个时期的中国,资源匮乏,尤其是石油和柴油等燃料,更是少之又少,根本无法解决日常所需,研究人员于是开始潜心研究以煤炭代替石油的技术。1950年,科研人员成功地研制出了煤气发生炉,并开始将其应用于公共交通上。
现在的北京,很多公交车都被迫装上火炉,用来燃烧木炭或者木材,并将燃烧所产生的煤气来代替燃油为公交车正常行驶提供动力。公交车的车顶往往会放有一个巨大的煤气储存包,被调侃为\大气包\。这一研究暂时性地解决了燃油匮乏的问题,保证了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行。
但是这样的方式也有着很大的弊端。因为技术水平达不到,无法压缩气体,常常用掉一部分后就开始干瘪,摇摇欲坠。煤气不足时汽车又会发生故障,而且也比较危险。好在后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煤气作为燃油的状态逐渐被更新的科技取代了。
公交车停稳以后,众人就排队上了车。作为自然是没有了,作为城里通往郊区和乡村的一条重要的线路,每天这趟车都是座无虚席的,第一医院靠近城中心,离始发站近,所以上车的时候还是有着几个位置的。
不过大家都很照顾女同志,空位置都让给女同志来坐了,顾宁就很幸运的分到了一个位置。
而尚原则和张师兄,侯医生,岳医生几个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站在一起聊了起来。
车子行驶起来后,售票员同志开始售票。这个时代没有刷卡机和投币机,都是由售票员售票,而且不是全程一样的价格,而是根据路程的远近来收费的,收完车费后还会撕给你一截车票,方便回去报销。
买票的事情自然不需要尚原几人操心,出发之前顾主任就已经把钱和票据交给了蔡医生,其他各科室也是一样的情况,都交给领队的人。
买了票,售票员同志数了一下人数,皱了皱眉头,又重新数了一遍。
“不对啊,你们这多了一个人,还有一个人没有买票呢?”
站在顾宁附近的杨子兴这才说道:“同志,是我,我还没有买票。”说完杨子兴艰难的从兜里掏出钱来递给了售票员。
毕竟车里的人比较多,有点挤,还在行驶当中,杨子兴掏钱的动作自然不怎么顺利,还因为司机师傅的一脚刹车差点摔倒。
这引得张师兄笑了起来,而侯医生和岳医生也在偷偷的笑。尚原见此也只能随大流,跟着一起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