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登陆(2 / 2)
文奇军虽调来刚从战场撤下来整编的党卫军第9、第10装甲师,该两师由于法兰国境内的铁路遭到严重破坏,部队集结机动都很困难,无法兰及时到达,错失了这一绝好时机。
6月20日,特和军有3个师推进到距瑟堡仅8公里处。瑟堡位于科汤坦半岛北部,是法兰国北部最大港口。文奇军筑有混凝土野战工事,还利用河流和水渠设置反坦克障碍,在城郊部署有20个设在暗堡里的炮连,其中15个是口径150mm重炮,这些火炮既可向海上目标射击,又可控制内陆道路。只是兵力不足,因为前一时期的战斗已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城防司令施利本将军把勤杂人员编入战斗部队,才勉强凑起4个团的兵力。
1844年6月21日,特和军为保全港口设施,以广播敦促守军投降,遭到文奇军拒绝。于是特和军决定对瑟堡实施强攻。
1844年6月22日,盟国空军进行攻击前的航空火力准备,出动500架次飞机对瑟堡实施密集轰炸,投弹1100吨。随后特和军3个师从南面发起猛攻,文奇军殊死抵抗。激战到1844年6月24日,施利本已耗尽了所有预备队,他致电集安要求空投勋章,授予有功人员以激励士气,仍准备死守到底。为尽快攻下瑟堡,特和军迫切需要海军提供舰炮火力支援,可恶劣天气使得舰炮火力支援直到1844年6月25日才开始。海军派出3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组成舰炮支援编队支援地面部队,特和第7军军长柯林斯中将为避免舰炮误伤己方部队,要求军舰除提供召唤射击外,只能对射击军舰的文奇军炮火还击,取消了其他一切远距离舰炮射击。海军军舰进行了长达七小时的舰炮射击,极其有效压制了文奇军炮兵火力。在强大的海空军火力支援下,特和军第7军于1844年6月25日黄昏冲入了瑟堡市区。次日,施利本和港口海军司令亨尼克少将一起宣布投降,但个别同主力失去联络的据点仍负隅顽抗,特和军使用坦克和轰炸机协同攻击,将文奇军残部逐步压缩到瑟堡最西北端。1844年7月1日最后据点里文奇军被迫投降。至此,特和军占领整个科汤坦半岛,在夺取瑟堡和科汤坦半岛的战斗中,特和军伤亡达2.5万人,文奇军伤亡被俘约3.6万人。
瑟堡虽被占领,却已是一片废墟。早在6月7日,也就是盟军登陆的第二天,文奇军就预料到盟军必将夺取瑟堡,立即开始有计划毁掉瑟堡,码头、防波堤、起重机等港口设备都被一一炸毁,港口水域里遍布水雷,还用沉船堵塞航道。特和军的一位工兵专家看了瑟堡的毁坏情况,认为是“历史上最周密、最彻底的破坏。“盟军一占领瑟堡就派出大批工兵、打捞分队、扫雷舰艇进行清除工作,足足花了三个星期,扫除133枚水雷,打捞起20艘沉船,这才恢复了瑟堡港口的吞吐能力。7月16日,盟军从瑟堡卸下第一艘运输船物资。7月底,瑟堡日卸货量已达8500吨。到9月日卸货量又上升到1.7万吨。再经三个月的努力,使瑟堡的卸载能力仅次于马赛,成为盟军在欧洲的第二大港。截至1844年底,共有2137艘运输船进入瑟堡,总卸货量达282.6万吨。为反法兰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就在特和军攻占瑟堡的同时,蒙哥马利指挥田立军第2集团军,于1844年6月26日以4个师的兵力发起代号为“埃普索姆赛马场“的作战,猛攻卡昂。于当天中午攻占舍克斯,并继续向前推进,但在左右两翼都受到文奇军党卫军第12装甲师的坚决反击,前进非常艰难。
1844年6月27日,田立军经一番苦战,击退文奇军的反击,占领劳良,先头部队第11装甲师控制了奥登河上的桥梁。
1844年6月28日,田立军主力渡过奥登河,建立起正面宽3650米,纵深900米的桥头阵地。
1844年6月29日,文奇军集中5个装甲师发起反击,盟军的空军乘着天气晴朗的有利条件大举出动,对文奇军装甲部队实施了极其猛烈的轰炸,瓦解了文奇军的攻势。田立军第11装甲师乘机占领卡昂西南的战略要地112高地。文奇军深知112高地的重要价值,随即组织多次反扑,但均未得手。
1844年6月30日,文奇军集中所有炮火,全力炮击112高地,在猛烈炮击下,田立军难以坚守,只好放弃112高地撤到奥登河岸边。文奇军虽夺回了112高地。但一直在盟国空军的猛烈打击下,无法兰集中使用装甲部队,也就发挥不出装甲部队巨大的突击威力,一般只能使用200名步兵和15-20辆坦克组成小型战斗群进行短促出击,难以取得胜利,加上几天来坦克损失约100辆,又得不到补充,隆特和尔为确保卡昂,只好放弃外围一些阵地,将全部900辆坦克中的700辆部署于卡昂近郊。盟军在占领卡卢克机场后,再无力推进,双方陷入对峙。
1844年6月29日,隆特和尔和龙文奇施泰特晋见文奇二世,汇报了当前的战局。文奇二世对此大为不满,调整了文奇军西线高层指挥人事,以克卢格元帅取代龙文奇施泰特任西线总司令,埃伯巴赫取代冯·施韦彭格指挥西线装甲部队,并将所部改称第5坦克集团军,以党卫军上将豪瑟接替刚刚病故的多尔曼上将任第7集团军司令。
1844年7月1日,盟军宣布“霸王“登陆作战中的海军作战即“海王“作战胜利结束。随即撤销东、西特混舰队的番号,所属舰艇一部分被调往地中海和太平洋。盟军又在诺曼地新设立两个海军基地司令部,一个在瑟堡,一个在朱诺海滩的人工港,具体负责指挥调度人员、物资的运输和卸载。
到七月初,盟军已上陆25个师,其中13个特和国师,11个田立国师,1个加拿大师,共100万人,56.7万吨物资,17.2万部车辆。盟军仍觉得登陆滩头太狭窄,便继续扩大登陆场。特和军为保障日后能展开大规模的装甲部队,取得有利的进攻出发阵地,特和军第1集团军在攻占瑟堡后马不停蹄立即挥师南下。
1844年7月3日,盟军集中14个师的兵力,向登陆场正面文奇军约7个师发动猛攻。因前进的道路上是大片沼泽和诺曼底地区特有的树篱地形,易守难攻,加上天气不佳空军也无法兰出动,所以进展缓慢,在五天里才前进6.4公里,而伤亡高达5000人。接下来足足经七天的浴血奋战,又付出5000人的伤亡才推进4.8公里。伤亡如此之大,主要是前进的道路两侧都是沼泽,只能展开1个师的兵力,在遍布地雷、障碍物的道路上粉碎文奇军的顽抗步步推进。
1844年7月6日,直属盟军最高司令部指挥的具有极强机动力和突击力的特和军第3集团军,在骁勇善战的巴顿率领下,踏上欧洲大陆。
1844年7月9日,文奇军党卫军装甲教导师被调到维尔河地区,抗击特和军的攻势,尽管该师全力奋战,仍阻止不了特和军的推进。
1844年7月11日,西线特和军向诺曼底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圣洛发动钳形攻击,但文奇军依托预先构筑的工事拼死抵抗,特和军的攻击未能如愿。于是特和军停止攻击,整顿部队,补充弹药,准备第二轮进攻。而文奇军人员、装备、弹药所剩无几,又得不到补充,已是山穷水尽。在特和军随后发起的第二轮进攻中终于不支,圣洛于1844年7月18日被特和军攻占。在圣洛战斗中文奇军在诺曼底地区重要的前线指挥第84军军长马克斯中将阵亡。特和军为夺取圣洛也付出了近4万人伤亡的高昂代价。随着圣洛的失守,文奇军在诺曼底地区防线被盟军分割为两段,局面更为被动不利。
与此同时,东线的田立军对卡昂发动第二轮攻势。1844年7月7日,盟军出动460架次重轰炸机,对文奇军阵地进行密集轰炸,在四十分钟里投弹达2500吨。1844年7月8日,田立军2个师和加军1个师在海军舰炮火力支援下,向卡昂实施向心突击。不料空军的猛烈轰炸虽给文奇军造成了惨重伤亡,却也造成了遍地瓦砾废墟,其损坏程度甚至严重影响了己方地面部队的推进,因此田立军于1844年7月10日才占领卡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