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科举养崽17(1 / 2)
深秋十一月,渐渐转凉,沈家大郎一家将家里孩子领走了一半,分别是她家大儿子和小荷,二房的大丫还有沈家三郎家最小的姑娘,沈曦。
两个大人率先领着四个孩子去镇上租了一处宅子,待他们能够在镇上站住脚跟后,沈家二房和沈家二老还有大房家的二儿子这才跟着一起去镇上。
至于温言是怎么说服沈家二老的?
其实她根本没有发力,她还未将打好的草稿说出来,只是单单提了一嘴搬去镇上,沈家老爷子,沈家的话语人,当下大手一挥,直接让大房一家领着小辈中的四个小孩一块去了镇上。
剩下的三个小孩也想跟着去,但目前他们银子不够租更大的宅子,住不了太多的人。
况且家里还有鸡鸭鹅鱼,忙着呢,不能一下子全走了。
难得这次刘春花也没什么意见。
大哥大嫂也帮她带走了最大的孩子大丫,让小姑娘跟着去镇里见见世面也好。
而且就如爹娘说得那样,家里还有这么多鸡鸭鹅鱼,全都是他们一家人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这些都是钱,她看着这些钱,心里美着呢。
大哥大嫂去了镇上后,什么都需要自己做,累得很。
她在家里守着这些就能有钱,对于她来讲,去镇上还不如在家里。
沈朝领着妻儿还有两个侄女,在沈括读书的书院不远处租下了一处宅子,他和儿子睡睡偏房,妻子女儿和两个侄女正房,床够大,她们都瘦弱够睡。
唯一不适的是温言。
倒也没其他不适,就是暂时找不到机会从系统商城里面买吃的填饱肚子,只能够平时暗戳戳买吃的。
他们现在来到了镇上,首要任务是想着该如何赚钱。
来之前,沈老爷子什么也没有吩咐沈朝,就只让他听温言的。
望着面前四岁不到的小侄女,沈朝丝毫不觉荒唐,坐在一旁认真看着她,等候她的安排。
宋玉春,小荷还有大丫则是趁这个空档,在一旁绣着帕子等候温言说话。
沈家大房最大的儿子已经十五岁了,来镇上之前本来想着在镇上去找个活计让他去当学徒,学门手艺。
但温言说不用,先让他跟着在家里,也能有吃饭的手艺。
温言思考了这么久,还是决定做吃上面的生意。
实业他们现在有了,而且会慢慢积累更多。
至于快速赚钱的方法,也不怪那些穿越种田文的前辈们大多选择做吃的营生,毕竟这好像是成本最低,见钱最快的生意了,能够快速积累原始资本好做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