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专营权(2 / 2)
朱由检思考一阵,他知道这开中法虽然到了现在,已经有很大的积弊。
但推行之初,确实为大明朝廷解决了大问题。
于是他开口说道:“毛皮专营权,可以发卖,但一次只得卖三年,三年到期之后,需要另行拍卖,以免让一家独大。”
听到皇帝的话,众大臣纷纷拱手道:“陛下圣明!”
朱由检笑着点头,突然间他又想到什么,对范蠡问道:“发卖这专营权,是否要到江南举行?”
自从唐代后期,华夏的经济中心便不断南移,当时就有扬一益二的说法。等到了大明朝,江南已经成了绝对的财税中心,江南的商人也是最有钱的。
朱由检有此一问,就是想着多搞些钱来。
范蠡听完之后,笑着摇头:“陛下,术业有专攻。这毛皮买卖,向来都是北方商人在办,江南商人并不插手。”
“现在就算拿到江南发卖,恐怕一时之间,江南的富商也不敢参与,生怕自己搞不懂行情,因此亏了本。”
其实范蠡这话没有说全。
大运河两岸的百万漕工,虽然是趴在东南农民的身上吸血,但也跟当地的士绅商贾不清不楚。
漕工们得到的粮食,都要靠商人发卖,才能换成银子和铜钱,供他们日常开销。
朝廷废漕改海之后,这些商贾虽然没办法在明面上反对,但心底也有些不满。
他们对这毛皮生意本就不太熟悉,再有这么一份因果,到时候只要稍加迟疑,这买卖就要拖延不少时间。
朝廷现在正是急用钱的时候,可没工夫跟他们折腾。
朱由检倒是没想这些,他心里装的是大明天下,是九州万方,哪里会关心江南那些商人心里想什么。
他听完范蠡的话,也觉得他的说的有理,然后说道:“既然如此,那这专卖权就在顺天发卖吧。”
说到这里,朱由检突然皱起眉头。
若说起这北方各地的商贾,头一个就是晋商。
只是在历史上,这晋商曾与建奴勾结。
所以这个世界,虽然建奴早早翻车,晋商们还没来得及做这事,但朱由检仍然不怎么待见他们。
只是眼下朝廷确实是急用银子,毛皮买卖也确实是晋商的老本行,现在要是继续避开晋商,反而要损害大明的利益了。
朱由检对户部尚书说道:“你回去之后,先令部里边讨论出个章程,发卖专营权时,朝廷可不能吃亏。”
听到这话,户部尚书连连点头。让他往外掏钱,他肯定不愿意。但是往朝廷的库房里弄钱,他一下子就来了精神。
“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尽心竭力,绝不会让朝廷少赚。”
朱由检只是微微点头,倒没有太过当真。所谓无奸不商,户部尚书一个文官,在做买卖上,如何能斗得过那群晋商?
说到底,不让晋商有得赚,他们也不会买这专营权。
朱由检的意思,只是不想让这些老西儿赚得太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