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这个价,不值得再欠人情(1 / 2)
“我们电视台的广告,都是早早谈定的。”
“你们学校要做毕业演唱会的宣传。”
“是有时间固定的,也就需要插队。”
“不管是插队的麻烦,还是给广告的时间。”
“价钱可以优惠,却不能不算。”
沈鸣说到这里顿了顿,尴尬地笑了笑。
“老同学,我跟他们几个争得脸红脖子粗的。”
“也就给你们争取到一千万的打包价。”
“从6月1日开始就多方位广告一波。”
“首先是新闻报道一次。”
“再在屏幕下方夜间黄金档,每天文字滚动三次。”
“在你们活动前三天,会进行追踪采访,新闻报道。”
“另外,我们官方APP上。”
“会给首页顶图中位推荐三天、中图角位一周。”
“分类顶图随机位半个月。”
“还有大幅的文字新闻,从1号到你们搞完活动为止。”
“等你们活动开始前后。”
“我们台会派记者驻场,报道更多细节。”
“这么多方位的推广包,给别的商家可不止这个价。”
“但我也争不下更低的价了,你看……”
沈鸣期期艾艾地解释原委。
王芸却有些不高兴地抿了抿唇,而后看向林烨。
其实按她与学校领导商量的意思。
让电视台在不同但显眼的位置,广告三次。
再在演唱会前,派记者来现场采访、报道。
对学校的宣传到在其次。
毕竟中海音乐学院,创办已有百多年历史。
什么都不做,殿堂级的声望,就在那里。
学校需要争取到的,是对毕业生们的推广机会。
而这些毕业生,大多都要进林烨的公司。
因而间接又是对林烨公司,是一次很好的宣传。
利益和人情交织在一块儿。
对林烨公司和学校,就是互利的一次完美合作。
作为中海卫视官台。
本来就有报道当地名人名事,或有意义事件的责任。
这也是一个正能量新闻的导向。
至于广告费?
校方确实没考虑过。
当然,也没要求太多推广资源。
但是现在,
沈鸣却以一千万的高价,
直接绑定了一系列的推广模式。
就像你本来只需要办一件事情,
结果人家给你推广了一系列的服务包。
你若不买,这件事情也办不了。
你要办这件事情,就得买下这个服务包。
还是算的人情价。
一千万华而不实的服务包;
再加上中海电视台给学校的人情;
还有沈副台长给老同学王芸的人情。
值与不值,还不能一口拒绝。
林烨从王芸不悦的表情、担忧的眼神。
很快就回过味儿来了。
这个价,不值得再欠人情。
“王老师,我们公司还在申请资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