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迷途(1 / 2)
话说两头,顾见春等人将马车周围检查一番,却无活口。
车上空无一人,唯有几卷字画。据说是钱侍郎为这次会面所备之礼,却不知为何,并没有带入妙音阁,还差人严防死守。如今这驻车之所已遭血洗,想必那妙音阁之中的钱侍郎亦已惨遭毒手。
“定然是义父政敌谋害于他,义父平日廉洁奉公,刚直守正,一定是那些人看他不惯,才要使这下三滥的伎俩害他性命!可恨我能力不济,不能保护义父,这才让他们有了可乘之机!”钱如鸿咬牙道,“他们为难义父,一定是想要那个东西!”
说到这,他才后知后觉地央求两人道:“我义父他...他是个好官!若是没有义父,那年闹饥荒,白州沧州两地的老百姓早就饿死了。义父对我恩重如山,我怎么能弃他不顾!两位恩公,可否好事做到底,救救我义父!他们没有得到那样东西,一定不会对义父下死手!”
“什么东西?”赵青木问道。
“我...我不能说!”钱如鸿撇过头去,泪痕未干。
赵青木只觉有些难为这个少年,哄劝道:“无妨,但你总得告诉我们,那刺客是何模样,往什么方向去了?”
钱如鸿指着那妙音阁说道:“义父他被人换了一辆马车,往城西去——”
他话音未落,电光石火之间,顾见春只觉一阵劲风自背后袭来。他想也不想,当即一掌拍在那车辕之上,竟将那马车生生拍离几丈之远。顾见春未及喘息,闪身一避,那劲风正掠过他身侧。
随即那劲风点至,原来是暗处有人掷来一把短剑,只听“啪——”地一声响动,那短剑就此击中地面,却在转瞬之间被收了回去。
短剑其后正连着一段长链,众人抬首一看,只见那墙头正站着一身着夜行服的蒙面人,此时出手,是趁其不备,欲将那少年赶尽杀绝。
这人一击不中,便收回兵器,足尖点落,飞身而去。
少年大喊道:“就是他!方才动手之人就是这个用剑的!就是他们将义父带走了!”
赵青木方要追去,顾见春连忙将其拦住。
“慢着。你带他先走。我去追。”
赵青木点头,那钱如鸿不忘将几卷古画一并抱起,两人自巷尾隐去身迹。
顾见春看着那黑衣人离去的方向,未做停留,连忙跟上——
屋檐砖瓦细细颤动,应是官府之人即将赶到。
赵青木与钱如鸿方出巷口,行了不远,一队人马浩浩荡荡而来,观其服饰,为首的竟属皇城禁军。细听之下,好似连那妙音阁的歌舞声都戛然而止。
殊不知这一切却被那身着夜行服的另一人尽数看在眼里。
灵风足尖轻点,跟上两人。
......
顾见春屏息凝神跟在那人身后,才发觉他行过几排民舍,都是在与自己兜圈子。
此人显然轻功不俗,但也没有好到能够将顾见春甩脱的地步。如今对方气力渐消,顾见春能感到对方的速度已经渐有缓势。兼之此人一直以剑链在房舍墙瓦之间借力穿行,想来不过一时片刻,对方便也是强弩之末,再无逃跑的余力。
又跃上几重屋檐,两人沿着长街一前一后向城西行去。
如今稍作思忖,一些疑团也渐渐浮出水面。
——譬如方才那些死者身上伤痕分明是刀伤,还是小臂长短的刀刃,而此人却是个用链子剑的好手。伤口不符,说明方才出手杀人者并非此人。
——又譬如那钱如鸿曾说在他即将被杀之时,对方刺客曾起了争执,故而令他逃过一劫。那么眼前之人,会不会是故意将他引开,实为调虎离山之计呢?
思及此,顾见春骤然放缓脚步——果然,那人见将他甩远了些,亦跟着迟缓下来,似乎是在故意等他似的。
只是即便思及此,现在再想折返,非但难以赶上,此处更是前功尽弃。
顾见春垂首一看,心生一计,便有意令脚下动作更慢,暗中却拾起几枚瓦片,藏于袖间。
那前行之人自然无知无觉,还以为顾见春中计,随后在不远处缓下身形,稍作喘息。原来顾见春此前判断无误,这人的确是虚张声势,逃了半晌,内息已然不稳。
顾见春看准时机,当即足尖一点,如猛虎扑食般向那黑衣人掠去。那人眼见着顾见春转瞬之间便近在眼前,显然吃了一惊,连忙转身奔逃。只是顾见春却不慌不忙将那瓦片尽数掷来,那人不察,登时被打中腰际,惊呼一声,滚落在地。
听声音却是个女子?
顾见春自屋檐跃下,只见瓦片碎了一地。那人吃痛万分,喘息着翻进一处民房。城西的街巷与民房错落纷乱,不似城东规整,如今被对方溜入其间,顾见春只得凭着动静追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