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雾笼太极宫(2 / 2)
金色琉璃的宫殿檐角在阳光中灼灼发光,雾气在笔直瑰丽的宫殿屋脊上飘荡,似水波轻拍岸堤。
檐角下吊着的铜铃被风轻轻吹拂,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似乎在龙首原上都能遥遥听到。
一声钟鸣从太极宫传出,声波冲出雾海,回荡在整个太极宫上空。
凝翠看着眼前梦幻壮观的景致,一下子看呆了。
“殿下,好美!”
“是好美,只是可惜爱妃今天身体还有些不适,不然本宫肯定带着她一起来看看。”
“啊,太子妃怎么身体还没好?”
李弘眼中露出一抹无奈,其实本来应该已经好了,不过昨晚…
都怨自己,年轻气盛,裴氏又没有阻拦,任着自己。
两人在龙首原上一直看到雾气散尽,才有些不舍去了大明宫。
李弘此时已经知道,母后在早朝上已经将昨天答应自己的事昭告群臣了。
也就是从现在起,李弘就能放开手脚大力在关中地区推广小麦种植了。
辞别了父皇母后,李弘赶回了东宫。
丽正殿,今天中午李弘就差人去宫里要了一份人员名单,弘文馆待制的人员名单。
所谓待制,待就是等待,制就是编制。
就是一群很有才学的年轻人,进了弘文馆,想从这里开始他们的仕途之路。
这份人员单子送到李弘手中时,李弘打开,在十几个人员名单之中一眼就看到了杨炯的名字。
果然杨炯就在这份名单之中,和历史记载的一样。
杨炯是显庆五年,公元六六零年进的弘文馆,待制十六年,当年进弘文馆时杨炯仅有十一岁,和自己的小妹太平一般大。
到了现在,十五年已经过去,当年的神童此时早已二十六岁,在弘文馆中的一众才子中也是颇有名气。
“杨炯,哈哈,以前本宫也只是知道你的名字,却不想现在真的有机会见到你。”
对于杨炯,李弘自然是知道的,初唐四杰,稍微懂点文史的不会不知道这四个人的名字。
而这四个人,皆是高宗时期的人物,若是幸运,这四个人以后李弘都会一一接触到。
而四人之中,此时待制弘文馆的杨炯自然是李弘最容易见到的一位,也是最容易将他拉到自己东宫队伍中的一位。
看到杨炯的名字,李弘信手取了朱笔,在杨炯的名字下勾了一笔,这就是朱笔提名。
“凝翠,差人将此人招到东宫,本宫要见见他!”
“是,殿下!”
凝翠听命出去找人去传杨炯到东宫,李弘则坐在桌前,用手指在桌案轻轻磕了几下。
“待制弘文馆十六年,本宫也算运气极好,赶在你待制第十五年之时能将你从弘文馆捞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