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精彩纷呈宋王朝 > 第81章 重文化

第81章 重文化(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孤独吟  被病娇神尊囚禁强宠的那些日子  火影:转生鸣人眼中的忍者世界  超凡崛起诸般奇法成神  下堂妇,郡主又骄纵跋扈了  喜灰:我当成神  反派大佬黑化倒计时,宿主快拯救  星穹铁道:开局给丰饶药师征婚  快穿只想安静搞事业  重生之四福晋准备玩阴的 

五代以来,政府的教育和藏书机构主要是“三馆”,即“昭文馆”、“集贤院”、“史馆”,位置在皇宫右长庆门东北角,当时只有几十间小屋,而且简陋不堪。三馆的名称很高端光鲜,可外表确实上不得台面。赵匡胤上位,方方面面事情太多,一时也来不及打理。

赵光义即位后第二年,亲自到“三馆”视察,看到这番寒酸景象,连连摇头,对近臣道:“这哪里是贮藏天下图书的场所,能够对得起国家贤良俊士吗?”

赵光义唏嘘一番后,当即下诏为“三馆”挑选新的馆址,命亲信宦官督促工匠,日夜监造,“三馆”的殿阁,都是赵光义亲自规划审视的,其雄伟壮观程度,可以和皇宫的主要殿堂媲美。

皇帝亲自出面,事情就好办多了,工程建造速度很快!一年后即公元978年,工程竣工,赵光义又御赐名为“崇文馆”,“崇文”两字,充分体现了赵光义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

崇文院落成后,赵光义将“三馆”的图书全部搬移至此,并分门别类地整理收藏。

此外,赵光义还十分注意搜求民间图书,多次下诏收购海内孤本、善本。并规定了对献书者的奖励办法。赵光义道:“教化的根本,治乱的源头,都在书籍之中,如果没有书籍传承,后世怎么取法学习?”

即位不久,赵光义又命饱学之士主持修编了几部大书,即前文提到过的《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这三部大书的编纂,使中国古代许多典籍得以保存,为后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赵光义应该说功不可没!

公元988年五月,赵光义又在崇文院中堂建阁,称为秘阁。选“昭文馆”、“集贤院”、“史馆”等三馆善本图书及书画入藏,藏书最为完备。后又将所收两浙、江南的藏书移至其中。

公元990年赵光义决定扩建秘阁,于公元992年建成,赵光义御题匾额“秘阁”,设直秘阁、秘阁校理等官管理秘阁事务。礼部侍郎李至兼任秘书监。

赵光义对李至道:“人君应该淡然无欲望,不能有特别的嗜好,这样奸佞之臣就不能乘虚而入。朕没有其他爱好,唯独喜欢读书,从书中看古今成败得失,好的就学习,不对的地方就改正,如此而已!”

赵光义喜欢读书是事实,但他冠冕堂皇,说自己没有其他爱好,恐怕未必,比如,前文说过,他对围棋就十分感兴趣,据洪迈的《容斋随笔》记载,赵光义还苦心孤诣的设置了多局着名的围棋局势,可见他在围棋方面是下了一番苦的。

经过多年努力,到赵光义晚年,崇文院和秘阁的藏书可以说是相当丰富了。他曾自负的对近臣说道:“朕即位以来,多方收拾,遍求购取,现已藏书数万卷,千古治乱之道,尽在朕掌中了!”

赵光义不仅喜读书,会下棋,而且能作诗,懂音律,擅书法,还能亲自制作琴,可以说是多才多艺。

赵光义的书法本来有根底,后来经过名家指点,勤加练习,所以功力造诣很深。他能书写各种字体,尤其善于“飞白”。赵普、苏易简、李昉、李至等大臣,都得到过赵光义的亲笔御赐。

如果皇帝醉心于诗词歌赋、书法围棋中,和南唐李煜、及后来的宋徽宗赵佶就没有区别了。难能可贵地是,赵光义能清醒地认识到,书法、音律、作诗等等,只是帝王的一项“副业”,他对大臣道:“这不是帝王的事体,然而总比纵情声色要强百倍!”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江山烽火 废太子登基,大周第一暴君! 穿越古代,我有系统商店 万物升级:我在大宋科技成神 大秦:朕刚一统六国,获得传送门 大明:我的屠龙技被太子曝光了 九千岁,女帝她又纳妃了 烟火大唐 流华录 平民乱闯三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