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崛起在漠北 > 第一百零二章 林丹败亡

第一百零二章 林丹败亡(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寂血冰封  孽徒速来救为师  我,天命之子,被绝色道侣套路了  江湖,侠客行  先婚后爱,傲娇墨爷你的节操呢  娱乐探秘:明星塌房,我成顶流?  让你造反,你建立长生仙国?  诸天分身:我开启了灵气复苏  撞坏霸总豪车,我被迫以身抵债  我家浴室通异界 

要知道,自从上次北华勤王的火铳军给了后金一个惨痛的教训后,这几年来,后金亦在大力发展火器,不但从朝鲜掳掠了大量工匠仿制北华火铳,还化大代价从澳门聘请了佛朗机人工匠。

在后金不计成本的努力下,只短短几年时间,后金军队就装备了大量火铳,且性能完全不次于北华火铳。

并且,有了佛朗机人的指导,后金在火器战术和火器运用上,甚至比北华还要领先些。

除了火铳技术追平了北华之外,后金在火炮技术上由于师从佛朗机人的先进技术,火炮技术已经远超北华。

而北华则因为受综合实力的限制,基本上就没开发过重型火炮,北华军队只装备了少量的轻型火炮,完全没有装备过后金那种动辄几千斤的红夷大炮。

所以呢,北华在面对如今的后金——大清军队时,根本就不敢考虑用卫所军当主力。

好在建奴并没有给北华太多自由选择的时间,就在皇太极改元建清的当年六月,皇太极派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等统兵10万第三次入关寇掠明朝。

早在两年前,也就是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阿济格跟随皇太极已经第二次入关劫掠过一次了。

在那次入关劫掠时,阿济格与多尔衮、多铎三兄弟一起从龙口关进入关内,大肆洗劫了宣府一代,还攻克了马爌老婆潘婉婷的娘家——保安州,几乎把保安州夷为平地。

事后,已经举家迁居北华的潘母李氏捂住胸口后怕,直言万幸听从了女儿女婿的规劝,离开了保安,否则可就遭了大殃!

六月二十七,阿济格偕同饶余贝勒阿巴泰及扬古利等兵分三路从喜峰口、独石口(今河北赤城县北)等处扣关入明,明巡关御史王肇坤兵败身死,随后清军又接连攻占居庸、昌平北路等地。

七月,清军进入大明的京畿腹地,攻陷昌平之后,又相继攻下良乡(今北京房山)、围攻顺义。

顺义城破时,顺义知县上官荩、游击治国器、都指挥苏时雨等皆身死。清军又乘势攻下定兴、安肃、宝坻、东安、雄县、顺义、容城、文安等诸京畿州县,一时间声震天下。

阿济格统帅的这十万清军如入无人之境,深入明境近千里,连克明十六城,五十六战皆捷,俘获人畜17万之后,方才“奏乐凯归”,从冷口出关返回,并在返回的路上沿途砍木书写“各官免送”四字来羞辱明军。

在上次(1634年),皇太极亲率大军第二次入寇大明时,由于采取了不攻坚城,不深入明境,只攻取边地的村堡小城等以供劫掠,并快进快出,劫掠一番之后很快就返回了。

所以那次明朝的各路勤王大军都没能赶上,北华当然也没能赶上,并且,即便那次北华想勤王,当时也无兵可派。

但这次阿济格的运气显然就没那么好了。

自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后金据有漠南之地,导致北华和大明之间的往来断绝之后,这两年来,北华无时不刻都在想办法夺回漠南蒙古之地,以便恢复和大明之间的来往。

为了夺回漠南之地,北华这两年在西部跟沙俄和厄鲁特都分别做出了利益让步,和两家都签订了和议,才得以从西部抽调回了三万常备大军。

有了这三万常备军作为骨干之后,又从各卫所中征召了五万余人,组建了北华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支军队。

此时,生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的马林已经年满七十岁了,虽然身体依旧硬朗,但已经把北华的大多数事务都交给了儿子马爌,处于半退休状态。

已经三十三岁的马爌则正处于人生之盛年,北华在他的带领下日益蓬勃而上。

此时,北华人口通过大力移民和自身繁衍,已经达到了三百万人,其中汉人约占一半左右。

只是此时汉人这个概念,在北华已经是一笔糊涂账了。

首先,北华并不强调民族这个概念,而是提倡华夏概念,强调北华的所有人都是华夏人。其次,由于各民族间混血严重,特别是大量汉人移民的后代基本上都是混血儿,因为移民而来的汉人多是单身男性,不得不找外族女人做老婆。所以,在北华汉人的新生儿之中,纯血统的汉人反是少数。

目前,北华人口仍然主要分布在漠北的贝加尔湖以南地区,和贝加尔湖以西至叶尼塞河的西部盘古地区。

这其中,西部地区的气候条件更好,应该人口更多才对,但由于西部之地是各方争夺的地区,北华还没有真正形成巩固拥有,所以,到目前为止,西部人口反而没有气候更恶劣的东部多。当然,这也跟漠北地区是北华的肇始之地有关。

北华的八万大军在马爌亲率下,星夜南下,赶到长城边时,正好堵住了打算从冷口关出关返回沈阳的阿济格大军。

阿济格和马爌也算是老对手了,在后金第一次入关劫掠时,就是阿济格断后,被马爌所率的北华火铳军给狠狠教训了一顿。所以,这次也算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了。

这次是北华的八万大军对阵阿济格的十万大军,从数量上看,阿济格好像占有优势,但实则却是劣势明显。

因为北华的八万大军几乎都是可占之兵,不管是常备军还是临时征召的卫所兵,皆为年富力强的正兵。而阿济格的十万大军之中,真正的披正兵比例却连三分之一都没有,余者皆为辅兵或跟役,甚至还有大量包衣阿哈。

八旗的辅兵、跟役和包衣阿哈们虽然也都可上阵作战,但战斗力却良莠不齐,并且装备很差,几乎都没有着甲,战场防护力也非常弱,一旦战场失利,很容易即可导致惨重伤亡。

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八旗内的非披甲正兵一般都不参加正面硬战。

并且,由于八旗制度本质上乃是全民皆兵,所有成丁都要编入八旗,所以很多旗丁年龄非常大,甚至年过六十的都有,五十多岁的更是稀松平常,指望这个年龄的旗丁还有很强的战斗力,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封神后传,我代人皇伐天 小子,快给爷科考去 诸天牧场 五代十国演义 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 封建王朝直播:从秦朝开始 穿越印刷工,觉醒悟性增幅系统 抗战,从亮剑开始单挑全世界! 我在大唐一步登天 逍遥初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