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奸臣懂舆论?(2 / 2)
并且告诉参与闹事的书生,如果他们还不愿意退去,终身禁止他们考入国子监。”
倪元璐听着崇祯的话,替那群闹事的书生感到惋惜。
读书人要是被削去功名和学籍那和废人也没什么区别了。
惋惜归惋惜,但是他不敢反驳,只得应声道:“微臣遵旨。”
崇祯又将头扭向骆养性,吩咐道:
“锦衣卫即刻到城门口,或是人口稠密之处粘贴皇榜,就说,从即日起,免出北地所有受灾行省的赋税,不仅要粘贴,还要派人敲锣打鼓在城中宣读。”
“另外,把这次抄家的大鱼抓几条出来游街示众,并且向百姓宣读他们的罪状。”
“卑职遵旨。”骆养性躬身应道。
最后崇祯又将目光定在方正化身上,吩咐道:
“东厂秘密潜入城中,把那些在百姓中散播谣言的人都给朕抓起来,如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还有,派人盯着城门口的书生,如果在倪爱卿劝退之后仍要闹事的,挑几个刺头当场杀了。”
听着崇祯说要杀书生,倪元璐本来想出声劝解的,但最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还是忍住没有出声。
崇祯吩咐完向三人挥了挥手。
三人行了一礼后,便转身出了御书房。
在崇祯的三管齐下’后,京师百姓的的舆论也发生了改观。
“老张头你听说了吗?朝廷要免去北地所有受灾行省的赋税。”
一个身穿补丁衣服的中年汉子对旁边的一个老头说道。
老头那略显沧桑的脸庞,像是在回忆着什么。
“哎……”
长叹一声道:“老朽当然听说了,老朽活了六十有六了,到如今已经’经历四朝,还是头一遭听说朝廷要免赋税。”
老者这话说得意味深长,街边一个卖馒头的青年人听到老者两人的谈话,插嘴道:
“就是呀!听说这都是当今陛下的旨意,但是却还有人说当今陛下昏聩无能、中了邪祟、坑害忠良。”
一听这话,老者用力杵了杵拐杖,冷哼一声道:
“有这样的明君是百姓之福,我看说这话的人才是中了邪祟。”
随着时间的发酵,这样的议论声慢慢的在京师的大街小巷盖过了之前的谣言,大多人都在称赞当今陛下盛德、爱民如子。
就在几人谈话间,街角传来一阵铜锣声,街上的百姓定睛看去,十几辆囚车映入眼帘,还有人一边敲锣一边不停的大叫着:
“这几人分别是成国公朱纯臣,兵部尚书张凤翼、礼部尚书罗喻义、吏部尚书闵洪学、刑部尚书曹于汴……这些人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卖国求荣、剥削百姓,遵当今陛下旨意将这些贪官污吏游街示众,不日将处以极刑。”
锦衣卫的人一边押着囚车,一边不断地喊。
街边的百姓听到是贪官污吏,人人都向着求车吐起了口水。
百姓中的舆论被崇祯的减免赋税、贪官污吏游行轻松破解。
这古代的百姓还是很淳朴的,减免赋税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比说什么都有用。
而贪官污吏又是百姓最恨的,甭管你是不是真的贪,只要放在囚车里说你贪,你就是贪。
因为百姓和官绅本来就是两个对立面。
尤其是在明末,百姓被官绅压迫已久,在他们的认知里百分之九十的官都是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