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好事连连(两章)(1 / 2)
夜色静逸,孩子洗了澡已经睡着,崔知意忙完就看到楚晏望向她的眼神,带着一眼就能看见的心疼。
“你这是什么表情?是在同情我吗?”
同情她父母对她和兄长的截然不同的态度。
楚晏拉过她的手,看着她白皙却长了茧的手。
“不是同情,只是有些心疼你,这些年为了这个家,为了你兄长,费心费力还费钱。”
他跟崔瑾都是官员,可俸禄并不多,她栽桑养蚕,缫丝织绸,这些年赚了不少钱。
可就是曲州水灾,因为他是曲州官员,因为她不忍看百姓遭难,更不忍看他无能为力,她就用这些年赚的钱都投了进去。
先是绸缎换来杜家米粮,杜家要做生意,能原价卖给她米粮就已经不错了。
杜家那边给不了米粮后,曲州的灾情依旧严重,她就估算了一下,留下应急的钱,剩下的全买了米,价格更高的米。
若不是她,会有很多人根本等不来朝廷的赈灾。
她是为了他,在他的任期内若是死伤太多百姓,这些年的政绩会被诟病。
她也不忍心让百姓饿死,全力支持他。
何止是他的事儿,崔瑾的事情她都是能帮就帮,这些年没少通过庄子里那些妇人传输一些思想,配合着崔瑾在云州的一些政策。
为了他跟崔瑾,她更是把娘家夫家的事情能处理的都处理了,结果亲生父母来到却是这个态度。
“你难过就哭出来。”
崔知意听着他的话,突然笑出声。
“你以为我会因为这点事情就难过吗?那你也太小看我了。”
说着崔知意坐在他身边,掰着手指开始说一些事。
“母亲她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就是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农妇,她不认识太多字,好些都是父亲当官之后开始学的,她被教得以夫为贵,子嗣为重,以前也有说过一些新婚小嫂嫂的闲话,那时的她要是见到有人像我这样跟丈夫和离,她能说很难听的话,不守妇道这些话都算是好听的。”
“不过后来父亲当了官,母亲离开那样的环境,开始变得谨言慎行,不再像三姑六婆一般总是说一些邻里闲话,再后来兄长去上学堂,母亲已经变得得体许多,尽量少说,得体笑着。”
“那时我还以为母亲真的变了,她也确实变了,有些想法她不会再说,可心里就是那样想的,因为她也懂了一个道理,她是家里最没有远见的人,所以她要做的事情就是支持父亲,支持兄长,支持我,哪怕她心里不太愿意。”
崔知意说着想起她跟穆子昭成婚之后她母亲说的话做的事,决定说出来。
楚晏从不问她的过去,她也不喜欢提过去,他们之间极少提起她在穆家的那些年。
现在她想说说。
“我跟穆子昭成婚那些年,母亲她算是穆子昭的助力,没少劝我,穆子昭也明白我母亲的性子,利用过母亲几次,想让我好好过日子,你该记得刚来云州那年,母亲唯一一次跑来,就是穆子昭让她过来的。”
“估计母亲当时都没想到我会这么坚决,可她没读过什么书,耳根子又软,说又说不过我,讲道理又讲不过我,就这样被说通了一阵子,回京不再提这事,可没了我继续说着,她又恢复了之前的想法,又觉得我不该和离。”
“我母亲就是这样,没什么主见,人云亦云,哪怕我一次次跟她解释,她当时也被说服了,可只要有人说闲话,她又会觉得人家说得对,觉得我不守妇道,连三从四德都没学好。”
“这三年她回了老家,整天无所事事,每日只能跟村里三姑六婆聊着打发时间,我母亲就是从那个地方出来的,哪怕是在京城生活了十多年,很多刻在骨子里的思想是改变不了的。”
“她变得跟村里的三姑六婆一样,觉得她们说的都对,又看着兄长为了带我逃离穆家来了云州,之后一直没有成亲,还不让我母亲管,家中唯一的男丁一把年纪没媳妇,她总不能怨兄长吧,毕竟兄长是崔家最有出息的一个,以后崔家还要靠着兄长,于是就怨在我头上……”
人总是这样,过得不好总会怨天尤人,怨谁呢?就看谁没有那么重要。
说实话怨她也是正常的,毕竟家里一开始都是好好的,直到她跟穆子昭闹成那样。
有时候想想那一世的母亲,再想想这一世的母亲,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那一世装疯,母亲来看过她,每次看到她就哭。
这一世她没有走那一世的路,很多时候更顾着自己。
母亲面对选择不同的她,态度改变有些大。
态度差也没关系,她既然做了违逆三从四德的事儿,就做好了承受一切的准备。
其实她有别的选择的,选择回老家,而不是让兄长选择云州还要把她带过来。
说到底她就是不想回老家,她知道回到老家会面对什么样的情况,那会比在京城还要可怕。
就像她母亲,在老家这些年,被那些闲言碎语惹得心情不快。
如今受到这样的待遇,算是意料之中。
至于她母亲对她的爱,她从不怀疑。
十月怀胎生下的孩子怎么会不爱,若是不在意,那就不会管她,不会总劝她。
爱孩子也不妨碍她母亲怨她,就像穆子昭,很疼亲弟弟,却也会做对不起的事情。
如今想想,好像经历过那一世,她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不管受到什么样的待遇,情绪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连挚爱的枕边人都能害死亲生孩子,逼疯她,给她下药,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
关于穆子昭这个影响了她两世的人,好像越来越不懂了。
穆子昭为了一个女人能辞官,似乎不那么在意前程,她开始有些想不明白那一世的穆子昭为什么会那么疯。
刚重生时她格外害怕穆子昭,生怕露馅,怕穆子昭会对她家动手。
如今回头看看,他若真是狠人,有的是留住她的办法,对她家动手,断了她的后路,这是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
想想这一世他做的那些事儿,没有真正狠过。
那一世可能是……激情犯罪吧。
一种强烈激情推动下实施的爆发性、冲动性的犯罪。
理智在突如其来的刺激下丧失,没有自控力,冲动下做了那些事。
想到那一世和这一世看到的不同,始终有种梦一场的感觉。
好像就是一场噩梦,一个被当真的噩梦,那些曾经刺骨的感受已经淡得不能再淡。
崔知意躺在床上,脑子里想着那些慢慢淡忘的往事,听着耳边平缓的呼吸,安心睡了过去。
——
云州四月的天不冷不热,这是四月的第一天,崔知意和往常一样醒来。
楚晏和她兄长已经早早去忙,宅子里似乎有些热闹。
“小姐醒了,夫人正在忙着,说是给小姐做您爱吃的。”
崔知意看着奶娘喜笑颜开的样子,一时间没反应过来,直到一家坐在一起用膳时才知道奶娘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
她喜欢吃的被母亲摆在她面前,态度跟昨日相比简直比这云州的雨天变得还快。
“怎么不吃?是不喜欢吃这个了。”
崔知意朝着崔母笑了笑,尝了一下才说:“喜欢。”
看到她真的喜欢,崔母心情好了许多,再看看一旁已经能自己吃饭的两孩子,脸上的笑就下去过。
崔知意没有问崔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有些事最好不要问,答案可能会伤人。
反正不管对她怎么样,受着就好。
十月怀胎生下她,十多年的养育之恩,都是她该记在心里的。
崔知意一边吃着东西,一边照看着孩子。
大宝二宝喜欢自己动手,如今已经学会自己吃饭。
虽然会弄脏脸和衣服,她也不在意。
楚晏经常说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她觉得很对,家里照顾的人不多,只要没有危险,孩子能自己动手就自己动手。
吃饭已经学会,剩下就是慢慢熟练,她开始教孩子自己穿衣服。
说实话让孩子自己穿衣服有些麻烦,孩子的衣服好几件,能分清穿里面穿外面就算不错了,她没想孩子马上学会,慢慢教总能学会。
“三天后是好日子,我跟你爹还有你大哥商量了一下,三天后到辛家提亲,成婚的日子也挑了好几个,到时候跟辛家商量一下要早一点还是晚一点。”
早膳之后,母女俩一起商量亲事如何置办。
崔知意听着他们选好的日子,知道有些事情需要她准备。
“我们在曲州有住的地方,说亲是大事,云州和曲州坐马车要花去不少时间,你们看是准备三天之后直接带着东西去辛家说亲,还是提前到曲州。”
崔母想到那个开医馆的未来儿媳妇,忙道:“提前去曲州,人家姑娘开医馆,我跟你爹准备悄悄看看人家。”
悄悄看看人家。
崔知意想都没想就开口阻止。
“我劝你们三思,提前去可以,但是你们一起悄悄去见人家,这不是好事,整条街的百姓都受过辛芸的帮助,看见可疑的人都不会当看不见,兄长就因为这事闹了误会。”
看到父母突然僵住的表情,她知道她兄长说了。
说了就好,更好劝。
“其实看她是小事,主要你们太渴望兄长成婚,太想见人家了,到时候我怕你们太热情的眼神会被街上的百姓误会,所以我的意见是提前去曲州,马车会经过医馆,到时候马车可以慢一点,你们想看可以掀开帘子看看,但是最好不要提前出现在她面前。”
“另外阿宴已经去了曲州,会跟辛家说一声你们已经来到这里的消息,也会告诉他们说亲就在这两天,好让他们有个准备。”
崔父崔母对视一眼,想到昨晚他们儿子说的话。
说这个女儿已经不是以前家里最小的丫头,是一个能处理各种大事小事的当家主母。
崔瑾的婚事太重要,不允许有一点闪失,这个时候他们不应该擅作主张,要多听这个女儿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