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暗流涌动(3)(2 / 2)
任民育知道金声桓是个逃将,于是拒绝他进城,金声桓不得不率部躲在了江都。他逃到江都后,朝廷就拒绝给他发军饷,他的手下要吃要喝的,主要靠抢,激怒了江都的百姓,纷纷向任民育告状,要求扬州卫去剿灭金声桓这股“土匪”,可扬州卫想的是毕竟兵部还没免去金声桓的职务,如现在去进攻金声桓,就会搞出第二个“黄得功与高杰之争”,就暂时放任金声桓留在江都作恶。
陈凤阁的真实身份是陈洪范的侄子,年轻时就随陈洪范从军。崇祯十一年(1638年),陈洪范被调到湖广、河南一带,与左良玉一起镇0压农民军时,陈凤阁就与金声桓认识了。陈洪范决意投靠多尔衮后,就向多尔衮建议策反高杰、刘良佐、黄得功、左良玉、郑芝龙、金声桓等明军将领,于是就派了自己的侄子陈凤阁来与金声桓接洽。
陈凤阁这次来江都,携带了5千多两银子,这些银子对于金声桓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陈凤阁与金声桓聊了一阵家常后,试探地问道:“你在峄县、郯城与北边的人战斗过,觉得他们的战斗力如何?”
金声桓说道:“他们都是骑兵,速度太快了,我的兵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听说他们很快将南下,老哥有何打算?”
“能有何打算?好死不如赖活着,大不了和吴三桂一样呗。”
陈凤阁一听有戏,于是不紧不慢地说道:“家叔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说自朝廷丢了北京后,已没了治国的章法,重新收取已废弃多年的矿税,连卖酒也得交税,签买卖协议还得交印花税,这不是从老百姓手里抢钱吗?还说要统一全国盐价,那不是把朝廷有限的财政用来填窟窿吗?明知钱不够,还卖国债,到时恐怕连利息都付不出来。还把土地分给穷人,得罪了多少士绅、官员?连藩王都没了活路。所以家叔认为朝廷已是残躯遍野,只剩空城一座了,我们确实也该早做打算了。”
“怎么,你们已找好门路了?”
“我们不像你掌握着一支军队,我们想找门路也没人搭理我们呀。老哥找到门路后,可别忘了老弟呀。”
“这个好说,谁让我们是一家人呢。”
几天后,金声桓的一个亲兵进来禀报:“左公子来了。”
亲兵说的“左公子”是左良玉的长子左梦庚,金声桓投入左良玉门下时,就一直称左梦庚为“左公子”。
金声桓心想左公子从武昌赶过来,肯定有要事,于是忙亲自走到门外迎接。到了门口后,一边与左梦庚致礼,一边说道:“今天是什么风把你吹来的呀?”
左梦庚说道:“家父听说你在江都,特意让我来看望你。”
金声桓就说道:“快请进。”
两人进屋后,左梦庚问道:“最近可有人来找你?”
“有呀,兵部派人来过,让我回邳州。扬州卫指挥使杨连也三天两头来找我,催我回邳州。”
“没别的人来找你?”
金声桓想了一下,就告诉左梦庚:“陈凤阁来找过我。”
“他来找你干嘛?”
金声桓就把陈凤阁来的事情说了一番。
左梦庚听后,说道:“陈洪范也给家父来信了,让我父亲早做打算。”
“这么说,陈凤阁托我找后路是假的?”
“他是来探你口气的。你想呀,陈洪范在军中的资历比家父还要老,用得着托你找后路吗?家父猜测,陈洪范早就与建奴勾搭上了。”
“被你这么一说,我明白了。我们该怎么办?”
“我来就是与你商量这事的。”
“投靠多尔衮?”
“不。我们投靠福王。”
“投靠福王?”
“皇上被朝廷里的一些大臣蒙蔽了,搞什么‘改革’,弄得南京很乱。福王准备把那些大臣都抓起来。”
“福王要‘清君侧’?”
“是的。你马上在江都招兵买马,到时我们一起帮福王。”
“我没钱,怎么招兵买马?”
“我给你带来了5万两银子,够了吗?”
“够了,够了。我明天就开始招兵买马。大概什么时候动手?”
“到时,南京方面会派人来通知你的。”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