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玻璃(1 / 2)
因为打了赌,所以老道士也不好拦着朱高燧带走那几车的盐石。
老道士以为自己炼出来的是丹,整个大明的人也以为那个是丹,只有朱高燧知道那玩意儿应该叫化肥!
盐石是天然的氯化钾,只要去除杂质提纯以后就是上好的钾肥。
提纯的方法有很多种,不过为了让老道士带上他儿子心甘情愿的倒门当化学家,朱高燧决定展示展示自己的实力和化学的魅力。
方术其实就是最早的化学,流传下来的很多炼丹器设计也都非常精妙,但因为这群方士敝帚自珍,才让这种玄奥的手段无法发扬光大,也不能让方术完成华丽的转身。
想要征服老道士,首先就要在器械上下功夫。
十八坊是整个南京匠人汇聚的地方,住在这里最方便的一点就是随时随地都能找到合适的匠人。
一个不苟言笑的汉子,陶匠陈大彬被请到了府上。
要做出这些化学实验设备首先就要造出来透明玻璃,在瓷器方面明朝远远领先于整个时代,但在玻璃上却同样远远的落后于埃及人。
玻璃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硅,沙子的主要成分同样是二氧化硅,明朝的工匠能够将泥土烧制成精美的瓷器,却忽略了沙子同样能进行烧制。
朱高燧只是大概记得当初自己在学化学的时候老师曾经提过,沙子、石灰以及碳酸钠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就能够烧出玻璃。
沙子和石灰在南京到处都能找到,至于碳酸钠,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似乎就是碳酸钠。
陈大彬是个木讷的汉子很少说话, 只是朱高燧让他怎么做他便怎么做。
一个风箱一个焦炭炉,沙子、石灰石、和草木灰混合以后放在一口特制的坩埚中放入碳炉开始烧。
一开始还没有什么变化,但随着风箱鼓动火焰温度的不断提升,坩埚中的沙子居然开始慢慢融化。
陈大彬烧了这么多年瓷,还从未见过沙子能融化成液体。
朱高燧见到彻底融化后,让陈大彬将这液体倒在了铁板上,冷却后便出现了一块玻璃。
只是这玻璃颜色浑浊,杂质太多,而且布满了气泡,显然算是失败了。
朱高燧将刚才的配比记录以后,与这废品放在了一起作为比对所用,然后便开始了第二次的配比。
一连十几次的配比做出来全部都是失败品,朱高燧并不是气馁,只有在一次次失败又重复的实验中才能获得成果。
四五天的时间,一从配比到提纯,沙子、石灰石以及草木灰都进行了提纯,次次的记录上百次的失败,然后上百次的改良。
就连廖忠都摇摇头,不知道自家王爷为什么会这么执着。
朱高燧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沙子比例多,透明度就会增高,草木灰的比例多玻璃则会非常脆弱。
终于奋战了六天时间,找到了一款相对比较合适的配比。
在朱高燧看来依旧不够纯净透明,但却已经是这几天烧制出最好的玻璃了。
陈大彬惊为天人,廖忠也端详着手里的这块玻璃,晶莹透亮在阳光下光芒四射。
“王爷,这是琉璃?”廖忠兴奋的问。
“你见过?”
“见过一次,以前我是中山王的近侍,中山王攻打元大都时在元宫内庭见过,据说是元朝大军从罗马人手里抢来的稀世珍宝,一寸琉璃一寸金啊!”廖忠激动非常。
“这么贵?”
朱高燧都有些意外,只是一块玻璃渣子而已。
“以前是很贵,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