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火器(1 / 2)
过完了年,一切又该步入正轨。
“王爷,统计完了!”杨弘将一张纸交给了朱高燧。
再有一段时间就是立春,这些从各地被强迫迁移的百姓被他截留在西山,他让这些流民不至于忍饥挨饿,而流民也为西山镇煤矿的建设出了大力。
他们中间几乎所有人都是农户,哪怕在这里赚的工钱再高,归根结底还是要回乡的。
这个冬天朱高燧让户部的人重新清丈完土地,核对鱼鳞册和黄册,只要这些人返乡,原本属于他们的土地就会重新划给他们。
这张纸就是朱高燧让杨弘做的返乡统计,这西山镇有小三万人,可如今有意愿返乡的居然不足三分之一,而且大部分还都是老弱。
“这么多人愿意留下?”朱高燧有些意外。
“王爷,这乡下的日子您应该不知道,虽然有几亩薄田可生活远没有西山镇好。绝大部分的人住的都是茅草屋或者窑洞,砖瓦房是普通百姓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而且他们在老家虽然有些田产,可两口子在这里干一年回乡就能卖下近十亩地,除了那些想要落叶归根的,大部分正丁都愿意留下。”
对于朱高燧交代的事情,杨弘办得滴水不漏,也不怪张守敬会在信中特别举荐。
“那这倒是省了我不少麻烦了。”
之前朱高燧还在担心,这些人如果一溜烟全部返乡,西山这么大的工程还有后续根本找不到足够的劳动力。
“至于那些想返乡的,发放路费。我已经让冯道安、地方官吏以及户部的人接洽了,一路上也不会有人为难他们。”
“我这就去办。”
朱高燧在来山西之前,从南京第一机械厂借调了不少手艺娴熟且干了大半年的工人,这一行近百人在年后也顺利到了太原。
这些人在南京一日工钱有三十文,来到太原朱高燧直接涨到了五十文!
朱高燧终于见识到了山西为什么被叫做煤铁之乡,这西山就是一处宝地,刚发现了露天煤矿,又在不远处找到了一处铁矿。
朱高燧索性让第一机械厂就建在煤矿附近,而且西山镇中有充足的劳动力完成各项工作。
想要打造一辆蒸汽机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其中的工艺哪怕是干了二三十年的老匠人都未必能全部做下来。
但朱高燧直接使用流水线的方式,让每个人都只学一个步骤,几十道工序分给不同的人去做。这样的生产方式极大的压抑了人的创造性,但却大幅降低生产难度提升了效率。
眼下第一机械厂要建造的不是纺织机,也不是拖拉机,而是火车!
第一机械厂和大通冶所有的人手都归徐祯调动,朱高燧想要在两个月内修建好西山到太原这条七八公里的铁路。
想要让煤铁发挥出最大的效用,运输就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技术难度已经突破,如今他能做的就是将煤铁资源向火车营造方面倾斜尽快用以解决现世问题。
从他到山西以后,解决流民问题,又解决了煤和铁的产量问题,为大明的腾飞算是打下了基础,如今只剩下了最后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