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西征的行军秘密:移动粮仓!(1 / 2)
公元前217年8月,艳阳高照。
此时,距离秦军从秦境出发,已过去半年有余。
秦大军的最前方,王翦左手轻轻一抬,接着一声声“吁~”的喝马声响起。
一大片的骑兵,勒马急停。
那场面,仿佛所有马同时在草地上踢一脚,整片土地都将烟尘滚滚。
光幕之外,千年之后,有一个人在这秦国的行军中,竟然看到了一丝自己带兵的影子。
刚刚从第一次西征大胜而归,将领土控制范围推到了古波斯西部的铁木真,看着天空巨幕中这支浩大的骑兵队伍,竟觉得和自己是如此相像。
同样的西征,同样的以骑兵为主。
而事实上,也只有骑兵,才能够经得起如此长距离远途跋涉的征伐。
为了这一天,这些秦国名将们,被嬴政压着学了整整两年的马术,学习如何统率骑兵,学习匈奴的那套御马之术。
画面中,王翦翻身下马,道:“传令下去,于此地安营休整,待前方探子回报,再行前进!”
“喏!”
传令兵骑上战马,飞奔着向后方传递着大将军的指令。
“于此地安营休整,待前方探子回报,再行前进!”
“于此地安营休整,待前方探子回报,再行前进!”
“于此地安营休整,待前方探子回报,再行前进!”
声浪一层接一层,从骑兵一阵,传至骑兵二阵,传至骑兵三阵……再至弩兵一阵,弩兵二阵……再至步兵一阵,步兵二阵……
不多时,浩荡队伍纷纷停下,开始安营扎寨。
半年的行军生涯,士兵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这时,随着传令兵从前往后,骑马飞驰的视角,光幕之外的西方帝皇们,也在评估着秦军的兵力损耗。
【亚历山大:让我们看看,这数千里的跋涉,秦军队伍伤亡多少!】
【恺撒:依我看,不容乐观。这一路的行军条件太过恶劣!】
【君士坦丁:说到底,长途行军的根源问题,还是在粮食。粮食、水源,这两个问题解决不了,那就是在白白葬送士兵们的生命。】
【奥托:即使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也未必就可以高枕无忧。因为如此长距离的粮食运输,对于国力是一个巨大消耗。】
【查理:同意,三十万规模的士兵队伍,再加上数千里的运粮路线,背后起码需要近百万人的粮食输送队伍,同时还涉及数百万农民来耕作谷物!】
远征过的帝皇,都知道千里行军的兵力损耗之大。
这也是他们不看好秦军西征的最主要原因——这对耗兵力、更耗国本!
要知道,在陈宇所在的这番时空,华夏本土同欧洲本土之间第一次发生战事,那已经是明朝1652年时的雅克萨之战!
这意味着,到了明朝时,这片大陆之上东西遥望的两个国家,才具备了较为充分的远征条件。
而光幕中的亚历山大和嬴政两人,足足将这种远征提前了一千八百多年!
这种规模的远征,对于此时生产力相对落后的马其顿和秦国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国力挑战!
光幕上,视角逐渐拉高,画面逐渐铺开,秦军现存的兵力逐步展现在众人面前。
最前面的,是十五万人的骑兵阵营。
一支又一支的骑兵队伍紧紧挨着,从空中俯视下去,宛如一群群蚂蚁。
让人意外的是,这骑兵的数量并不少,从前往后,绵延二十余里。
【恺撒:嘶~错觉吗?怎么感觉数量和出发时差不多?】
【奥托:嗯……貌似千里行军并没有给秦军带来什么伤亡?】
【君士坦丁:再看看!】
秦军的骑兵队伍之后,则是战车。
五万名战车兵,架着五千辆弩车。
每辆弩车的最前方,拴着五匹战马。
【恺撒:怎么好像战车的数量也没减少?】
【亚历山大:怎么可能?这么浩荡的骑兵和战车兵队伍,长途行军这么久,竟然没有损耗?】
【查理:不可能没有伤亡!应该是后面的步兵队伍,顶替了前方伤亡的骑兵和战车兵!】
【君士坦丁:再看看步兵!】
画面继续后移,由蒙恬领军的十万步兵开始出现。
一个个约万人的步兵方阵出现在众人眼前。
恺撒在对着天空数着方阵的数量。
【恺撒:一个步兵方阵,两个步兵方阵……三个、四个、五个……十个!】
西方的帝皇们,在同一时间,眉头微皱。
十万规模的步兵方阵也并未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