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亚历山大带你认识大秦(1 / 2)
天空巨幕中,亚历山大已经慢慢习惯了在长城服役的生活。
不擅政治,只懂打仗的亚历山大,在一次次的战争中,练就了一个强壮的体魄。
多年的亲征沙场,让他比中原不少朝堂上的政治人物体格好得多。
要是让那些士大夫来干修长城这些苦力活,没几天就要倒下了。
而亚历山大贵为一国之君,纵使面对的是秦国的劳苦徭役,依然能够熬得下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亚历山大开始了自己日复一日的徭役生涯。
全然不似曾经的君主,更像是一个在大秦犯了法的外国异族。
如果不说,没人会知道,这个全身黝黑,体格壮硕,手脚麻利的人会是西方帝皇。
亚历山大之所以能坚持下去,原因有二。
一是他尚存有伺机逃回马其顿的打算。
亚历山大现在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已经什么都没了,一无所有。
如果有朝一日,有机会逃回马其顿,那就还能东山再起;如果逃不回去,客死他乡,那也不过是一条命而已。
二是他想亲眼看看,这强盛的秦国,究竟能发展到哪种地步。未来能否统一六国?又将造就一个如何的帝国?又会不会朝西方架起这强大的弩阵?
只有时间能给他答案,亚历山大希望在有生之年里,能看到战国七雄的结局。
他也想知道,这片中原土地,又是否会给马其顿帝国带来什么。
毕竟,自己的东征,已经让这片大陆上东西遥望的两个国家,开始产生了关联。
……
虽然亚历山大对未来充满求知欲望,但眼下是要完成每日的徭役任务,以混口饱饭。
在他修筑长城的这些时间里,他见到了太多超越想象的东西。
这片东方国度,在工、农、医等方面都有着远超马其顿的技术。
秦国有先进的炼铜技术,除了武器之外,连许多锅碗盆瓢等日常器皿也是用铜来制作。
还有在西方未曾见过的布匹纺织技术,他曾见到过秦国的官员来长城修筑现场视察,只见来者身着连身长衣,面料为传说中的“丝绸”,上面满是锦绣,绣纹多有山云鸟兽及植物花样,织锦有各种复杂的几何菱纹。
要知道,在马其顿的时候,他自己作为一国之君,也只是穿一些软一点的麻衣而已!
哪里有见过丝绸这种柔顺丝滑的玩意儿!
亚历山大还见到过秦国的医生,也就是“郎中”。
为了防止瘟疫,以及应付一些小病,长城修筑点都会安排有郎中。
亚历山大看过郎中给人治病。
那郎中一套望闻问切,再抓两副中草药,给人煎水服用。
不多日,便见原先奄奄一息的病人,气色渐渐好转,又过几日,竟能起死回生,生龙活虎般赤着身子又继续拉石车。
这给他看呆了。
他很清楚,这代表着中原的国家,可是形成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医学理论啊!
要知道这时候的马其顿,老百姓看病基本就靠三招:巫术、放血、祷告。
三招用完,行不行就看命了。
运气好的歪打正着能救过来,运气差的一命呜呼说没就没了。
除此之外,他还听说过秦国的大型农业灌溉工程……
还有日渐发展的炼铁工业……
还有标准化生产的农业耕作工具……
一样样闻所未闻的新奇玩意儿,层出不穷,看得亚历山大目瞪口呆。
同样也看得画面外同时期的西方帝皇们瞠目结舌。
一通对比下来,这秦国和马其顿,两个国家仿佛根本都不处在一个时代!
一个是成体系的全方位蓬勃发展的封建社会。
一个是还留有石器时代气息的奴隶制社会。
社会生产能力压根儿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两者之间的差距也太大了!
所有西方帝皇都明白了一个道理:
【亚历山大率领的马其顿方阵之所以落败,不仅仅是军事水平上的原因,也不只是武器装备的原因,而是国力层面的全方位落后!是劳动生产力上的断崖式差距!】
除了工业技术上的差距,还有一点,让亚历山大非常在意。
秦国讲“法制”。
事无巨细,皆有法定。
亚历山大之所以清楚,是因为他见到过太多因为违法被抓国来修长城的了。
有因为在街上乱丢垃圾的、有因为私人约架打架的、有因为在街上捡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私占的、有半夜偷偷移动田界标志被人抓包的、甚至还有因为偷摘了邻居家桑叶的……
总之只要犯了法,要么罚钱,要么徭役,要么肉刑。
不用担心处罚太多对不上,秦法里连盗窃都分了多种情况:
盗窃一钱及以下财物的,要服徭役三十天。
盗窃达到二十钱的,要服徭役一年。
到五十钱的,要服徭役两年。
一百钱的,要服徭役四年,以此类推。
如果是盗窃的时候撬了门锁的,则要脸上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