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马其顿帝国里不会连弩箭都没有吧?(1 / 2)
克利图斯围着长城绕了半个月,发现还没见尽头。
他跟随亚历山大,从马其顿一路打到古希腊,再打到波斯,到打古埃及,到古印度,他路过的城池数不胜数,也从来没见过哪里能把城墙修得这么长的啊!
远远看过去,压根看不到头!
这马其顿方阵的人都走麻了,发现根本绕不过去!
克利图斯看着地平线远处那高高的城墙,思来想去了好一阵,发现还是只有攻破城墙才能进去。
这样的话,攻城难度可就截然不同了!
马其顿方阵适合在欧洲这种大平原上展开正面遭遇战,但并不适合攻万里长城这种攻坚战。
马其顿方阵最大的优势,是一排排的士兵,在大规模作战时并排杀前去,确保成规模的敌军在接近己方时就已毙命。
现在要一个个挤进城墙内,那不等着被人嘎掉吗?多捞啊!
唯一的选择就是攻破长城,这就需要用登墙梯或是攻城锤。
那马其顿方阵的优势就没了啊!
克利图斯相当惆怅。
这秦国人不讲武德啊,怎么能搞出这么大规模的军事工程来的?
他毫无办法,犹豫再三,即使相当不情愿,也只好下令让先遣队原路返回。
现在离亚历山大的主力部队越来越远了,一旦秦国士兵出城袭击,毫无还手之力。
他要从长计议,让亚历山大准备大量的攻城器械才行。
长城之内,司马错这边。
城墙上的士兵看着远处的这支军队,一路向西走了半个月,现在又掉头走回东边了。
“?”
“??”
“???”
“逛街呢这是?”
秦国的探子急急忙忙地跑到司马将军面前:
“报将军,敌军行踪有变!”
“如何变?”
“此前敌军一路西行,今日起忽又开始东行,依照原路返回!”
司马错:“……”
我拉了整支队伍跟着你的轨迹在长城内行军,现在你不打了?
掉头原路返回了?
几个意思啊?
司马错没办法,只好又带着队伍,跟着克利图斯的踪迹,同样往东边走。
两支军队,隔着城墙内外,同向而行。
由于这是马其顿帝国和秦国的第一次遭遇,相互都不知道对方的实力和底细,都相当谨慎。
试探和观望是最稳妥的。
又花了十天,克利图斯终于回到了刚开始见到长城的地方。
而城墙内司马错又和白起重新汇合。
画面外,东西方的帝皇们,都看笑了。
【赵匡胤:甚趣,双方都谨慎得过头了,一个不敢攻出去,一个不敢攻进来,都只是围着长城在试探。】
【刘彻:若卫青在,断然没这般好脾气,早早便率大军出击!】
【朱元璋:此时便可见万里长城之好处,抵御匈奴,成效卓绝!】
【亚历山大 :克利图斯太过谨慎,一路东征以来,何曾有我马其顿方阵攻克不下的地方!】
【恺撒:如果是我领兵,早就率人拿攻城锤开始撞开城门!这秦军也不过如此,连出兵试探都不敢!】
画面内,还在整备军队的白起,看到突然回来的司马错,显然有些意外:
“司马将军,战况如何?”
司马错一时也不知怎么解释对方的诡秘行踪,半晌,才开口道:
“尚未与敌军交锋。半月以来,敌军与我军,分别在城墙内外试探。”
“白将军,敌军估计已经知晓长城乃易守难攻之地,恐怕他们需从长计议,不会轻易有所动作。”
白起听着这话,不自觉地在军营中踱步。
这是他不想见到的。
他从东部边境至这西北之地,已近一月,耗时甚长。
本意是来打闪电战的,眼看着却要耗成持久战了。
要是往日,白起一点也不介意打持久战,这正是他所擅长。
但是现在,秦韩之战日渐焦灼,正是东部边境需要用兵的时候。
自己却领着十万大军,在这长城内浪费光阴。
越想,越觉得不妥。
白起回身问向司马错:“司马将军,可知对方人数多少?”
“据探子回报,估计来兵至少十万。至于后续是否有援兵,援兵多少,尚未可知。”
对于打仗而言,“未知”,是最可怕的。
虽然如此,但白起思索一番,还是决定不再等了。
“我于明日,率兵出城,与敌军正面交锋。”
司马错有些犹豫,“明日出兵?”
“敌军援兵多少尚不知,来自何处,有何武器,同样未知。若我等此番大军压境,一旦不慎,恐落入敌方陷阱!”
但白起不为所动,“我有必胜的信心。仅凭敌方这先头部队的行军路线,便知其不了解我大秦的军情。出其不意攻之,效果奇绝!”
司马错想了想,提到:“是否需先禀报昭襄王为好?”
白起大手一挥,“不必了。时不我待,速战速决!”
这位战神从来如此,对战争的形势判断总是十分准确,对于朝野中的条条框框、人情世故,却从不拘泥。
这是他所厉害的地方,但一定程度上也为后续被赐死埋下了伏笔。
长城之内,白起连夜整队,准备明日发动攻击!
这边,克利图斯刚刚回到大本营。
亚历山大:“找到攻城的缺口了?”
克利图斯有些气馁地摇摇头,“还没有。”
“目前来看,还是需要先攻破这厚厚的长城。”
“但如此攻城,士兵必定损伤不少。反倒不能发挥出我们马其顿方阵的威力!”
亚历山大也深知这阵型的重要性。
起码在欧洲这种大平原的地方,马其顿帝国能够常胜,就是因为马其顿方阵与地形相适宜。
现如今如果陷入攻城战,那就等于是废掉了自己的一大优势。
他看着远方的长城,慨叹道:“如果能够在这大草原上展开正面进攻,那就再好不过了。”
“我马其顿方阵,必胜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