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人们迁徙(1 / 2)
第86章 人们迁徙
“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到的只是你的成就。”这句话来自于赵文虞写的《了不起的盖文比》。
1999年3月21日,《莎翁情史》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
罗伯托-贝尼尼获得最佳男主角。
《美丽人生》获得最佳外语片。
在把《二分之一》拷贝邮寄到戛纳电影节主办方后,张猛拿着报纸说:“今年咱们国内送什么影片去奥斯卡?”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部电影咱们都没看,最佳外语片提名都没获得。”杜杰有些气愤说着。
他为赵文虞抱不平,要是把《甜蜜的生活》送去奥斯卡,没准会获得有史以来第一部非英语影片奥斯卡最佳影片。
赵文虞坐在九思堂茶桌上抽烟,他对奥斯卡并不在意。
想到《绿皮书》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有一些荒诞。
赵文虞要是黑人,不会喜欢《绿皮书》这样的电影,这部电影白人表现出友善,黑人必须同意,必须要接受白人的友善。
这还是白人至上。
就像NBA和橄榄球一样,让黑人获得一些恩惠,白人内心自我感动,潜台词:咱们对黑人太好了!
“这个不必在意。”赵文虞倒杯茶,他笑着说:“我的目光在迁徙,国内很多人移民到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有很多内地人去香港。”
“当地人比较排斥咱们,这让我想到教育文化以及个人能力。”
“去年咱们到美国宣传电影,我留意华人收入水平,要比黑人和拉丁裔人均收入高。”
张猛点点头:“确实是这样,街上的流浪汉华人也少许多,能移民走的,都是家庭条件稍好一些的。”
“他们去美国,要比美国中下层竞争力强一些。”
杜杰点了点头,他也有这种感觉。
赵文虞话风一转:“东北下岗工人多,势必要向南方走,东北平均教育文化,要比南方高一些,同时城市化早一些。”
“当大批东北人去南方,那么南方中下层人,竞争不过东北人,势必会产生怨恨。”
“美国的华人,南方的东北人,都会受到人为歧视,本质是蛋糕被吃掉,蛋糕就这么多,人增多。”
“文虞看问题就是不一般,你能看到30年后的事,那么拍一部东北人底层人在南方的电影,很有意义。”
赵文虞前世好像看过一部电视剧,讲述外乡人在魔都生活的电视剧,里面的女主角是东北人。
名字他忘记了。
这部电视剧抓的很准确。
众人闲聊着社会上的一些问题,这时侯三带着一年轻人进来。
“文虞,这是我外甥,承德人。”
小伙子比赵文虞小两岁,皮肤黝黑,背着双肩包,身材高大。
侯三推他一把:“还不叫导演。”
“导演您好,我叫于冬冬。”
赵文虞一摆手:“三哥,这里你找人管着,九思堂开放后,咱们卖咖啡和糕点,开一家店,不是为了赚钱,我有个喝茶地方。”
“制作个黄铜欹器,放在吧台旁。”
侯三不懂什么是欹器,他好奇问:“这是干啥用的?”
“你去博物馆,看一遍就明白,里面的人会告诉你。”
欹器是用来装水的,装一半时在正中间,当水装多时,就会倾斜,当装满水后,就会全撒出来。
这个欹器,是用来警醒自己。
“水满则溢。”
……
周惠敏回香港有一阵,浅水湾的房子要盯着装修。
《胜利》拍摄资金到账,赵文虞和张国荣担任制片人,导演是张猛,摄影师杜杰。
现在开始选演员。
3月24日。
外交单位给赵文虞打电话,邀请他过去。
到了外交单位后,他才得知,让他陪着去韩国,赵文虞是使团中一员,为期三天国事访问。
这两年大陆和韩国建交不错,从1992年开始,两国正式建交已7年,他们这次去,也是打个前站。
几个月后,大陆、韩国、日本,要搞个10+3。
赵文虞不想参与政治,他笑着回绝:“我是民间人,上次去青瓦台,也是应韩国总统邀请。”
外交公务员劝他:“你跟随去就行,民间交流也很好,小赵你可是名片,提升国家形象,你功不可没。”
被夸着,他脸红起来。
赵文虞自认是一个私德有亏的人,他也无法改正,怎么敢说为国争光?
“我这男女关系有些混乱,国家应该选君子。”
“君子无名,等于无用。”
外交侍郎劝他:“民间人士也可以进政协和人大,这对你来说,有益无害。”
这是以利诱着他,赵文虞不上当,搞文化的人,最好不要参与政治,老舍就是前车之鉴。
“什么政协、人大,这对我来说,反而是包袱,别人以为我被招安呢。”
“这次我去就是了。”赵文虞笑着问:“有什么任务吗?”
侍郎哈哈一笑:“这最好,任务是有的,北边的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