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1)(2 / 2)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生活,个人生活越是无所追求,他的生活就越自由;一是自然的群体生活,他在这方面必须遵守既定的法则。
一个人为自己而活着是自觉的,但被利用来达到某种历史的、全人类的目的却是不自觉的。做过的事无法挽回,这件事同千百万别人的事合在一起,就具有历史意义。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越高,他联系的人越多,他对别人的权力就越大,他的每一行动就越明显地表现为注定的、必然的。
“帝王的心掌握在上帝手里。”
帝王是历史的奴仆。
历史就是人类不自觉的群体生活,它利用帝王分分秒秒的生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现在,1812年,拿破仑比任何时候更能决定本国人民流不流血(正像亚历山大在给他的最后一封信里所写的那样),他也比任何时候更加服从必然规律,被迫为共同事业、为历史完成应该完成的事,但他却以为他的行动可以随心所欲。
西方人到东方去互相杀戮。根据综合规律凑合起来、导致这场运动、导致这场战争的千百个细小的原因,其中有:对违反大陆体制的指摘;奥登堡大公的受辱;军队向普鲁士推进,照拿破仑的看法,只是为了用武力取得和平;法国皇帝符合民意的好战的本性和习惯;对大规模备战的迷恋;备战的费用;为了抵偿这笔费用而必须取得利益;在德累斯顿接受令人陶醉的荣誉[37];当代人认为出于和平诚意而其实只是损害双方自尊心的外交谈判,以及符合所发生事件的千百万个其他原因。
苹果熟了就落下来,但它为什么落下来?是因为地心吸力,是因为果柄干枯,还是因为苹果被太阳晒熟,果实变重了,因为风吹动它,还是因为站在树下的孩子想吃它?
这都不是原因。这一切只是由于发生重大的有机的自发事件所需条件的偶合。植物学家发现苹果落下是纤维质腐烂等原因造成的。站在树下的孩子说,苹果落下是因为他想吃并为此做了祷告。他们的说法同样都是又对又不对。有人说,拿破仑到莫斯科是因为他想去那里,他的灭亡是因为亚历山大要他灭亡;另外有人说,一座被挖空的大山塌陷是因为最后一个工人挖了最后一镐土。这两种说法同样都是又对又不对。历史事件中的所谓大人物,其实只是给事件命名的标签罢了。他们同事件本身的关系极小,就像标签一样。
他们的每一行动,他们自以为是由他们的意志决定的,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而是同历史的全部进程相关联,由永恒的力量注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