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年的春节(2 / 2)
然后是刘晓静和田玉琳,等她们都说完之后郑一鸣傻眼了。把能说的词儿都让她们说完了,自己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该说什么。“你们好歹也给我留俩词儿了,都让你们说完了,我说什么呀?”
“哈哈,你自己慢慢想呗!”
“行了,都别说了,赶紧吃饭吧,菜都凉了。”
“啊。”
“诗画怎么了啊?”
“我好像吃到硬币了。”
“哇!诗画好福气啊。”
“看看下一个在谁那里?”
“啊,在我这里。”原来在刘晓静那里。
吃完饭,郑一鸣带着她们去放烟花。当五颜六色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的时候,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八点的时候,电视机里传来了赵忠祥的声音,这是92年的春晚,也是第十届春晚,但是,却是第一届对外招标导演的春晚。
观众朋友们,我想死你们了。年轻熟悉的冯巩上了舞台。小品《我想有个家》是本大爷的第三次上春晚。蔡国庆唱了一首《走向奥运》,不过1992年的申奥却没有成功,以至于之后出版的DV D中没有收录这首歌。
2月4号大年初一,郑一鸣成了最忙碌的人。因为啥呢?来他们家送饺子,人太多了,不说全部铁底河村的人都来了吧,至少有大部分人家都来了。刚打开大门儿,过来送饺子的人排着队进了门。
那场面甚是壮观,没多长时间,饺子都没地儿放了。最后家里的盆儿,水桶,水缸都用上了。李萍还在那跟来人说.“哎呀,不行啊,我们不能收啊,你们家儿辈份长的,我们都没去呢,你都来了,这个不能要,不能要。”
那人也不和李萍废话,自己找了一个干净的碗,直接倒了进去,然后拿着自己的碗飞快的走了。后面的人有样学样,你不收,我自己找干净的东西倒进去。看着郑一鸣直挠头。
这样的一幕,赵雅琪,李香珺她们是比较好奇的。问一边儿的吴秀娟.“他们这是干嘛的呀?”
“这边的风俗,大年初一给亲的比较要好的送饺子。”
“哇!还有这样的风俗习惯。”
“只是,好像来的有人点儿多。”
“人多还不好吗?”
“那等一会儿,还要给人家还回去的,这要送到什么时候?”
“还要还回去呢,正好我去帮忙。”
最后,一家齐上阵送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才送完。郑一鸣更是一个手提一个水桶,里面全是饺子。李香珺抱着碗,吴秀娟拿着馒头。就这么一家家的给送了回去。最后可把几个人给累坏了,最后半年郑一鸣都没有去。
下午的时候,吴秀娟提出要回家。毕竟过年还是要回家待几天的。“娟姐,你把摩托车开走一辆吧。”
“我不会骑呀!”
“没事儿,我送你回去,路上的时候正好教教你。”郑一鸣说完去搬了一箱茅台,拿了两盒茶叶,又带了两条鱼和一些礼品。放到了一辆女式摩托车上。
等出了村之后,郑一鸣开始教吴秀娟怎么骑摩托车。其实这玩意儿没什么难度的,差不多有二十多分钟,吴秀娟就能熟练的操作了。
这时候郑一鸣坐在了后面,双手抱住了吴秀娟的腰,你抱就抱呗!这小子手还不老实。“你这个样子,我怎么骑摩托车呀?”
“你骑你的,我抱我的,咱们两个互不影响。”
吴秀娟把摩托车停下熄了火,靠在了郑一鸣的身上.“你怎么那么坏呢!你的手乱摸还告诉我不影响。”
“我哪里坏了?”
“你自己知道。”
“你不说我哪里知道?”
两个人在这里腻腻歪歪了半天儿,然后吴秀娟骑上摩托车带着郑一鸣晃晃悠悠的回了家。
吴文章看到郑一鸣就有点来气,这还没怎么着呢,姑娘就没回来过年。对郑一鸣能有好脸色才怪。
而郑一鸣全当看不见,进院之后,弟弟妹妹的叫着。“吴校长,我可是给你带好酒过来了。”
“忌了,以后不喝酒了。”
“是吗?那可太可惜了,那一会儿我再带走。”
“想的美,进了我的门还想带走,别说门,窗户都没有。”
吴秀娟过来拍了他一下.“别贫了,正经点儿,晚上在这儿吃饭吧!”
“还是不了吧?”郑一鸣两眼看着吴文章,这未来老丈人不点头的话,自己哪里敢在这里吃饭。
“别走了,晚上陪我喝点儿。”
“那啥,我不能喝酒。”
“为啥啊?”
郑一鸣看着吴秀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吴文章顺着郑一鸣的眼光看过去,知道了怎么回事儿.“没事,在我这儿可以少喝点儿。”
看到吴秀娟没有反对,郑一鸣赶紧.“唉!唉!”两声。
接着传来吴晓娟的一句.“少喝点儿。”
晚上喝酒的时候,吴文章问道.“听说你们村儿的集资已经翻倍了,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
“那个什么认购证真的就这么挣钱?”
“也不能这么说,这次只是一个意外而已。”
“那你的目的是翻多少倍呀?这一倍绝对不是你的目的吧。”
“这谁能知道,不到最后不知道啊。”
吴文章心里想,这小子还挺滑头.“你要说出你这次的预计赚多少,最后如果能达到。你们两个的事情,我就不反对了。”
“我和娟姐的事情?”
吴文章不情不愿的“嗯”了一声,“你的目标是10倍还是20倍啊?”
“其实吧,我的目标是100倍。”
“100倍?这怎么可能呢?不可能啊!”
很显然这对他的刺激有点儿大,之后没有再开口,等到郑一鸣要走的时候,他也只是摆了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