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丈量土地(2 / 2)
赵栎阳怎会不知他们这是借口,可他们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赵栎阳也不好拿他们怎么样,只好让杨洲府衙将他们先行关押。
接着赵栎阳便让杨洲府衙开始按着这些人在衙门登记的田地数目重新丈量,你们不是说没钱没粮吗?眼下正是水稻收割季节,先丈量完你家土地后,直接命人收割水稻。
消息一传出,之前主动缴纳税粮的人一阵后怕,还好自己精明,否则真要丈量土地,就完了。
而这些被关押的士绅家里也着急了,他们去了府衙大牢想探望自己家主,好问问主意,不想赵栎阳下了死命令,任何人不得探视。
对于丈量土地,府衙不好再推脱,只能乖乖丈量,不量不知道,一量吓一跳,这些人真真是胆大妄为,就拿那白发老者宫应来说,他家在册土地七百八十亩,可实际丈量下来,足足一千三百四十亩。且这还只是登记在他名下的,宫应族侄进士出身,在应州府为官,他名下田亩便有一千五百亩。
按乘国律法,凡秀才,举人,进士功名者可免徭役外,还可免除赋税,不过这个赋税是有限制的,秀才六十石,举人一百石,进士两百石,这里指的是赋税额度,不是亩产额度,而且乘国税收是摊丁如亩,就是只按土地面积,根据各个地方种植作物,气候,土地不同,规定不同亩产,比如江南地区亩产为三石稻米,宁远县为亩产两石粟米,再按亩产收入三十分之一的税粮。比如一石粮食收税三升。
而整个江南却是二十税一,如宫应族侄子为例,杨洲土地亩产三石,一千五百亩就是四千五百石,该缴税粮二百二十五石,除去免税的二百石,还得缴纳二十五石,恐怕这也是他名下只有这么多土地的原因,因为再多也是要缴税的。
除了这些,还有酒,茶,盐都是另外收税。而商人除了自己土地外,还要征收关税,就是运输货物过关的税收。除此之外就是固定产权买卖了,比如赵栎阳当初买房的时候所交银钱。
当初赵家族长要让族人将地全部记在赵凌奕名下就是为了避税。
宫应这种情况,这些士绅几乎家家都有。倘若土地全部记在有功名的人名下,只要不超过限定税收额度,赵栎阳还真没办法,可宫应名下的七百八十亩土地都是要缴税的,而如今他竟然瞒报土地数目,这就是大问题了。按律拒缴,逃避税粮的,比如夏粮所欠,征收秋粮时候补齐便可,不过这个时间是很短的,否则要仗二十,徒一年。可隐瞒田亩罪过就大了,不光充公超出部分,还得罚银钱,入狱。
现如今这些人不但拒不缴纳税粮,而且还隐瞒田亩。这可让赵栎阳抓住把柄了,虽然田亩数目一般没有人去查,而律法这么多年也没有用过几次,不过律法就是律法。赵栎阳既然抓住了,就不会放手。
赵栎阳让人记录在册,丈量土地依旧进行着,杨洲府衙人员日日忙碌着,这时候戴鹏回来了,按照赵栎阳的吩咐,他将购买回来的粮食交给了府衙,只待府衙的税粮凭证发出后,收回银钱再说。还有随行官吏看着,应该没有问题。赵栎阳银钱也不多,本以为六万两只能买三万石米粮,不想竟然购买到四万五千石粮食。原来东南各地米粮比江南地区便宜不少,和赵栎阳家乡粟米差不多价格,再加上量大,就更加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