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取钱(2 / 2)
“你母亲是我们临县青阳县人,听说家里是勋爵,好像祖上是开国的侯爷。在这宁州府,宁州知府都要给他们面子。
那年你父亲十七岁,你爷爷带着他去宁州府城,不知怎的,你爹和你娘就认识了。后来你娘和你爹竟然私奔了,可当时你娘已经许了人家,侯府的人就来抓了你爷爷交到官府,你爹和你娘知道后,赶了回来。你娘当时已经有了身孕。
你娘回到侯府以死相逼,那侯爷才答应放过你们一家。结果你娘就再也没回来,直到三年后,侯府的人带着你娘回来了,把你交给你爹,还让你爷爷补写了婚书,又让你父亲写了和离书。借着你娘又被侯府的人带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过,直到昨天。”
赵栎阳终于知道了事情原因,看母亲面容,也是眉清目秀,倾城之姿,还是侯府千金,怎么会看上自己父亲。按郑铭的说法,自己和父亲长的像,自己虽然还算长的好看,如果父亲跟自己长相一般……赵栎阳也想不明白怎么回事。
至于母亲家里的事,自己有机会问问郑铭,他们家是宁远县的大户,应该知道一些青阳县的事吧?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四月中旬。到了发放告身的时间,一大早,赵栎阳安顿好妹妹,便叫着赵乘风套车跟自己去县城。
赵栎阳来到县衙署礼房,报了名字,书吏查验了身份后就发了告身。赵栎阳带着告身,来到了宁远县唯一的一家钱庄。
三泰钱庄是一个大钱庄,宁远县只是他们一个小分号。据说三泰钱庄的总号设在京城常安,也许是因为宁州府离常安不远,所以不光在宁州府有分号,在这宁远县也开了。
反正赵栎阳看着母亲给的二百贯的银票,上面写着三泰钱庄。打听了一下宁远县就有分号。于是就来此取点钱。
其实这个东西不叫银票,在乘国通用货币还是铜钱,但如今朝廷允许白银流通,一两白银相当于一贯钱,而一贯就是一千文铜钱。所以这个东西在乘国叫贯钞。整个乘国贯钞不多,只有十家钱庄可以发行贯钞。这十家钱庄是通过朝廷认证的,贯钞是由朝廷发行给钱庄,在正面中间空白处写好金额,加盖上钱庄防伪印记和印章。
赵信拿出母亲给的二百贯贯钞。交给钱庄柜台。
“取十贯”
伙计取了十贯钱给他,赵栎阳拿着装进让赵乘风带着的小箱子里。等了一会赵栎阳便收到一张新的贯钞,还有一张特殊的纸张,上面也有三泰钱庄的印章。上面写着存多少,支取多少,剩余多少,保管费多少,还标注已收取保管费。类似于后世的取款凭证。赵栎阳一看上面金额,一百八十四贯。自己明明只取了十贯,怎么就剩下一百八十四贯了。
他去找伙计理论,没一会他红着脸出来钱庄大门,原来在钱庄存钱不但没有利息,还要收百分之三的管理费。那张凭证上都写清楚了,只是作为现在人的思想,忘记了银行与钱庄的区别。伙计还告诉他让他妥善保存凭证,下次取钱拿出凭证就不用收保管费了。看来这乘国金融业还挺先进的。
取了钱又去买两吊腊肉,因为新鲜的肉不好保存,所以有点条件的家庭一般都买腊肉。而普通百姓一般是吃不上肉的。赵栎阳作为穿越者,自然不愿意亏待自己,最主要的是现在有了赵夕瑶这个妹妹。买完肉后又买一布袋面粉。
乘国和二十一世纪一样,北方百姓主要还是以面食为主。只不过宁远县地理位置的原因,种植小麦数量少,大多数百姓还是种植粟米。也就是小米。
买完东西后两人就回到镇泉村,到了家,赵栎阳把一吊腊肉给了李乘风。李乘风很不好意思。在赵栎阳的坚持下。李乘风拿着腊肉屁颠屁颠的回家里去了。
回到家里,赵栎阳将东西交给了赵夕瑶,毕竟自己做出的饭菜味道实在不咋地,而赵夕瑶比自己做的好多了。
府试在六月中旬,五月初就要报名了。这段时间赵夕瑶吃的好睡的好,整个人也开始变了模样,不再是一个多月前那个又脏又瘦的小丫头了。唯一的就是小丫头只有两身破烂衣服。
如今赵栎阳有钱了,他决定去县城租个房子住。到时候报名考试都方便。最重要的是可以随时跟郑铭他们请教策问的写作方式,毕竟自己还不知道怎么做,在原来的赵栎阳记忆中,他是没找到一点这方面的东西。
赵栎阳告知了族长,族长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答应帮他帮忙照看家里。还嘱咐他租好房子捎封信回来。赵栎阳本就打算定了之后告知族长,毕竟自己父亲回来后,要让他知道自己去了哪里。今年8月三年一次的乡试又要开考了,父亲应该会回来吧!